连拍的世界
人们喜欢拍照。从数码相机诞生后,拍照这件事变得不再需要那么「谨慎」,你能更随意地按下快门,因为画面会以数据而不是胶卷的方式保存下来,不喜欢的随后删掉就好。
A7 处理器的出现使得 iPhone 开始具备强大的连拍快照模式 (Burst mode)——在一秒内可以拍下十张照片。用它来记录极限运动、花式切牌的瞬间会很震撼,但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拍下身边的人像和景色。设计师当然没有想得这么简单。
连拍快照模式可每秒连续捕捉 10 张照片。iPhone 会在屏幕背后实时分析每张照片,比较照片的锐度和清晰度,甚至检测拍照时是否有人闭眼。然后,iPhone 会为你建议一张或一组你可能最满意的照片。
这很棒,人们只需要负责去拍,背后的事交给手机就好了。
但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人们往往还是选择多拍几次而非选择连拍。或许很少人知道这个新功能,但后者的缺点也很明显——占用内存、不方便管理。最后,人们的相册里还是有着一堆重复的照片。
Tap 与 Release 触发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下按钮的一瞬间,机器就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并开始运作执行了。这是常见的 tap 触发机制。但在手机上,当我们按下按钮但手指还没离开屏幕时,我们还有反悔的机会——只要把手指移开按钮热区便不会发生任何事情——这是典型的 release 触发机制。
或许由于屏幕空间有限,比起现实世界的按钮,我们更容易误操作。一个 tap 触发机制的按钮,它拥有两个状态——按下前、按下后,而 release 触发比前者要多出一个「按下时」的状态,这跟网页的鼠标悬停 (hover) 有些类似。通过这个状态,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即将发生什么事情,并有「反悔」机会。
Release 触发机制可以怎样运用在拍照上?
新的拍照交互方式尝试
我们现在都已经熟悉怎样用 IM 工具发送语音消息,通过保持 touch and hold 的动作说话,松手即发送。这个过程中,音频信息难以被视觉化地预览,但照片却可以。
于是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拍照交互方式。当我们按下屏幕,取景器被定格,在未松手前我们可以预览拍出来的效果;将照片拖拽在下半屏时松手,照片便会被保存下来,反之在上半屏松手,照片便不会保存,然后又重新回到取景器界面。
我制作了一张动态图来演示这个交互操作:
它当然不是完美的。在一些需要快速连续拍摄的场景中,比如人们想要记录下身边的突发事件,它就不太适合,而且学习成本比传统形式要高。但这种对速度有所限制的拍照交互方式,何尝不是一次让人们更认真对待快门、思考照片保存意义的试验呢?
本文系 Weekly Design Challenge 系列,第十二周
Click here to see the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