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城市国家,到公元前583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征服这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历史延续了将近3000年。在近3000年中,高光的时刻与平淡的岁月共存,就像一部电影中的主角与配角。而这段历史最耀眼的、知名度最高的四位主角无疑是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空中花园。正是他们的交替出场,使得原本黯淡的万古长夜有了一闪而过的流星。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首创者是苏美尔人。他们来自南部的波斯湾,沿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北上,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3100年之间。
楔形文字就是苏美尔人的发明。这种文字的形状酷似木楔。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楔形文字,这也是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这里我们要搞懂3个问题。为什么楔形文字会被发明出来?为什么这种文字会有如此独特的形状?楔形文字的发明会对当时社会的社会阶层产生什么影响?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楔形文字为什么会被发明出来?其实这也是一个研究几乎所有古文明时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那就是文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幕,奉旨追缴国库欠款的四阿哥胤禛质问向国库借钱修书的三阿哥,说借款修书这事“于国计民生裨益不大”,三阿哥的门人、知识分子的代表李绂怼四爷“那这么说,仓颉造字也是多此一举了”。其实李绂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文字之所以产生,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文化上的需要,而恰恰是为了满足他看不上的“国计民生”的需要。
文字产生的原因有三个:生产力进步、财产私有化和商业活动。三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力进步,假设原先一个人一亩地产一百斤粮食,吃掉五十斤后还剩五十斤,现在一个人一亩地产一百五十斤粮食,饭量还是五十斤,那么剩下的粮食就有一百斤了。剩余产品增加了,这导致原本结绳记事这样的方法不管用了。财产私有化以后,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粮食、家畜、农具等占有欲更强了,人们需要去统计它们的数量,记录它们的状态,这就要用到一种更加复杂的记录方式,文字就这么产生了。以财产私有为基础的商业活动(财产私有才能交换,交换构成商业活动)逐渐频繁,也需要大量的记账工作,催生了文字的出现。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楔形文字会拥有如此独特的、状如木楔的形状?好面汤决定,楔形文字的形状是由它的书写材料决定的。一般来说,楔形文字的写作过程是:先从河岸挖一大块泥土,制作成半湿的泥版,然后用芦苇笔在上面刻字,落笔的时候用力,所以笔画粗重,收笔的时候收力,所以笔画轻细,写完之后烘干,可以长久保存。说到底,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地方木材少,造纸很困难,但泥土却取之不尽,而且这儿的泥土土质好、有粘性,适合做成泥版。
最后来看第三个问题,楔形文字的产生对当时的社会阶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实,这也是几乎所有古文明都要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会催生一个垄断了文化知识的知识阶层。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在纸张被发明和大规模普及之前,文字的书写过程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像楔形文字的书写过程要经历制版、刻字、烘干一通折腾,这也就注定了书籍的数量不会很多;其次,文字的书写规则也是比较复杂的,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授才能掌握的,在教育普及率较低的古代社会,显然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垄断了文化知识,成为一个全新的阶层。这个阶层在中国古代叫做士,在美索不达米亚就叫做书吏。加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老百姓相信文字是神的赐予,掌握了文字的书吏就被看作是能代表百姓和神进行沟通的一个群体,所以书吏在美索不达米亚是很受尊重的一个阶层。
苏美尔人对人类文明的另一大贡献是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
《吉尔伽美什》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乌鲁克(不是姜暮烟和柳石镇谈恋爱的地方,是苏美尔人的一个城邦!)的国王吉尔伽美什原本像我们的夏桀商纣一样虽然武艺高强、智商极高但荒淫无度,搞得民不聊生。天神一看不对,就造了一个和他同样厉害的对手恩奇都让他们去厮杀。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交手之后,势均力敌,惺惺相惜,成为莫逆之交。吉尔伽美什逐渐被感化,决心做个好人。他为民除害,杀死巨妖洪巴巴,救出女神伊什塔尔,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女神伊什塔尔沦陷了,她向吉尔伽美什求婚!可惜我们的吉尔伽美什拒绝了伊什塔尔,理由居然是伊什塔尔水性杨花。女儿被这么羞辱,老爹怎能坐视!女神的父亲,天神安努让恩奇都患病离世。好兄弟的死让吉尔伽美什很悲痛,同时也加深了对死亡的恐惧。想要寻求永生的吉尔伽美什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返老还童的仙草,却又不幸被盗,最后只能失望地回到乌鲁克。
这部恢弘的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居民的两种思想。首先是对于英雄的崇拜。类似中国早期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各大古文明的创世神话中往往都有着一位几乎无所不能的英雄,由他带领着人们克服种种灾难。这可以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来寻找原因。四大古文明无一例外都起源于大河,利用大河的水利之便从事农业生产。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物资调配、人员分工的庞大工作需要在一位富有智慧和威信的人的领导下进行。他指挥人们进行水利建设,保护了人们的房屋、耕地不被洪水所淹,往往被视作英雄。
其次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不能胜天的感知。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居民住在大河沿岸,洪水一来冲塌房屋、冲走家畜,人力在大自然面前太过渺小。加上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具备科学知识,知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那种足以毁灭一切的巨大力量就被解读成是天意。
其实这样的思想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人产生做坏事的念头时,会想到“举头三尺有神明”,就可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天地的敬畏,是可以成为人弃恶从善的基石的。
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说完了,下一个与它们等量齐观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贡献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了,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讲。
注:文章写作过程中参考华师大出版社《失落的文明:巴比伦》,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