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有2度左右的室外,透过鼓楼一饮料店的玻璃窗外,看见一位衣衫褴褛,头上蒙着灰色的头巾,身型瘦小穿着一身同样黑灰棉袄的老妇人寒风中蜷成一团,脸埋下来,垫着她自己带的棉絮之类的黄色布单子,远远看身体几乎是贴在冰冷的地上,跪在鼓楼药店的步行街边在乞讨。
临近中午的时候,街上行人逐渐增多。从窗外可以看到有人不时路过她的身旁,特意观察了下,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大约有十几位的过路人都会稍作表示的给她钱。
满身包裹很严实的小男孩,在妈妈的目光中,蹲下来把钱塞到她前面的白色瓷缸子里,给过之后很开心的蹦跳着走了;路过穿黑色大衣的中年男人,他远远掏出钱走至老人身旁缓缓放下;和闺蜜逛街穿粉色衣服的女孩,蹲下把钱轻轻放下;还有路过的穿大红衣的中年妇女;有位中年男人把钱直接扔地上,没扔到她跟前,于是再用脚推到她的前面;也有的人给过后还回头看看她的反映。更多人只是默默路过,默默放下。
寒风中的老人跪在路中间显得异常显眼,而路过的人就像电影中的背影,匆匆走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形形色色。
收到这些钱后,趴在地上的她会稍等人们走过后,摸索着把钱装入裤子的口袋里。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她拍拍身上的尘土,收拾好自己的挎布包,喝口水,站起来。以为她要离开,原来她只是换个方式继续向路人们乞讨。不过这次是手里直接拿着白色瓷缸子伸向过路的人们,这次给她给钱的人好像很少。
观察下来,貌似人们其实很乐意发善心去同情那些弱小和可怜的人们,只是这种同情心完全是基于人们的自主意识上,我有善心那是我乐意,而一旦被追着索要同情和善意,反而会产生不情愿和排斥甚至厌恶的感觉。
不时就会在街头看到乞讨的人,来来往往对这种情况也不以为意了。他们乞讨的原因具体也不得而知。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能够知晓的最常见的一种是因为身体的残疾失去了行动和劳动能力的人,但最揪心的是这些导致残疾的伤口无意间会曝露在青天白日下,让人不寒而栗,唯恐避之不;最多的乞讨者是无依无靠,不得不步履蹒跚,满街乞讨的老人;最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年轻力壮的人,拿个纸板写一些原因,跪在街边,所说是否属实也无人关心和验证;最担心的一种情况是直接抱着孩子在乞讨。
不经想到,那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乞讨,时间久了之后,乞讨和被乞讨,都早已司空见惯。那些从小跟着乞讨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心里面早已认定自己是乞讨者,他们的生存状况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路。
比起无能为力和残酷的命运,我想,其实我们更愤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尤其是那些看似身强力壮却甘愿乞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