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完整
我真的见过联系方式没有写的简历,我也很惊讶。因为觉得那个候选人很合适,我就根据他的信息去Linked-In上找他了。然而,Linked和facebook都没有找到他,只能放弃。电话和邮箱这两个联系方式最为重要,千万不要忘记或者写错。另外,如果有可能,最好给电话设置一个语音留言,很多时候我们能理解你在忙,不方便接电话,会留个言约个时间聊一下。所以邮箱和语音信箱里的信息及时回复也很重要。
2、排版清晰
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和在象牙塔里的同学,或许是怀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态度,想通过简历的排版和设计来脱颖而出,这本身会给人不够自信的感觉。如果你足够有实力,何必用这些花哨的东西来吸引眼球呢?不过设计专业的可以是个例外。
其次,recruiter通常会在固定的位置去找你的技能,毕业学校、联系方式等信息,有些排版特别新颖的简历,会让recruiter无所适从。
我理解很多同学天天约career service center,逐字逐句斟酌的小心翼翼,我也曾为bullet points结尾要不要加句号研究了好久,甚至换上了把不超过半行的句子并到别的句子的强迫症,表达相同意思的时候尽量用不同的动词,每个bullet point都改成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方法/工具的形式,加上每个项目要总结一遍我用了什么工具、方法来提高词频,自己的简历改了不下二十遍,依然觉得可能是不是这个字体不好,到底要不要用有衬线的字体,什么样的简历的用户体验看着最舒服,到底是默认别人从屏幕上看还是打印出来看等等问题是生死存亡的问题。直到当我自己需要短时间内看大量简历的时候,我真的意识到,简历中的重点就是JD中的重点,我在乎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三件。比如Wells Fargo要招一个五年银行经验会用Jira的BA,那么我看的不过是候选人有几年经验,之前就职的公司以及头衔,过程中大致扫一下,Jira的词频。
3、定位清晰
很多同学找工作的时候定位不是很明确,尤其是自己的简历上堆砌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要做税的放了很多审计的东西,想做CAD的放了很多CFD的东西。或许源于自己的定位不清晰,或许源于焦虑和绝望感,很多同学会把自己做过的东西统统放上去,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有份两页的简历,里面有十几个项目,所以每个都很短,以至于每一个都没有什么亮点。过完一遍,大脑一片空白,脑子里就一个词机械,什么都能做的机械毕业生,意味着没有特点。我记得沃顿的市场课里讲过,一个产品,你要搞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可以做最好的产品,哪怕贵,你可以做最便宜的产品,哪怕外观不好看,但是你不要去做一个比较好,有点便宜,外观中等的产品,除非你性价比最高。因为消费者对产品要求苛刻的对于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对价格敏感的可以牺牲外观,在乎性价比的不会那么介意产品的中庸。但是,如果一个从各方面来说都毫无亮点可言的产品,那么就很难吸引消费者,所以一个毫无亮点的简历反映出来毫无特点的候选人会被淡忘。然而不公平的事,这个候选人可能很有特点,只是,这个简历没有投射出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每个候选人都是很有特点的。关键在于,你怎么表现出来。
4、海投VS精投
这个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平衡一下是我自己的策略。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同学来说,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看着这个职位也很感兴趣,那个机会也觉得很好。那么可以先写一份非常详细很长很长的草稿。然后复制粘贴成适合两到三个岗位的简历,再针对这两到三个岗位的需求再去强化需要突出的重点。
比如:
我是一个有技术和管理背景的候选人,这两个岗位我都很喜欢,我也都想试试。
我会先按照时间顺序写好我的简历,防止有缺漏,然后去看我感兴趣的招聘信息,里面提到的需求和职责有没有我做过但是忘了写进去的。之后,我会从这个简历中复制粘贴出一份只与技术相关的简历,和一份只与管理相关的简历。然后一边投,一边完善。
5、工作背景 VS 教育背景
Industry experience matters more. 教育背景只要达到最低要求,牛校的大多数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一个候选人,他的经历、实习背景和一个岗位非常吻合,名校什么的都不重要。相反,如果一个牛校毕业生,之前背景和这个岗位一点关系都没有,很难过简历关。毕竟招人最重要的是match,而不是你有什么光环。所以,与其花半页去写你的教育背景,不如只用一两行,剩下来的,好好去打磨之前的经历。如果应届毕业生,经历相对单薄,可以写做过的相关项目。
因为第三点说到大量堆砌不相关的经历没有意义,很多应届毕业生怕没有内容。其实这点完全可以通过丰富充实每个项目、每段经历来弥补。比如,有个同学说,她只做过一份打杂的实习,基本上就是整理文件,所以似乎只有一行内容。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根据她的描述,完全可以把这段经历拆分成下面几个项目:和各个部门的人沟通,了解文件备份/存档的需求;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建立文件夹、目录、子文件夹,完成文件的soft copy和hard copy的备份和存档,并按照需求分开保存/加密保存敏感文件;建立文件档案手册,方便各部门同事查找文件;参加产品、市场、IT等部门的集体会议,做会议记录;会后做好re-cap和follow up,把会议记录按照模版整理好,并妥善处理敏感/保密信息;积极与各部门同事交流,获得关于文件管理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文件管理系统等等。这个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求职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文件管理能力,细节、整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因为她知道她每一件事情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说明她有思考。
另外,如果有一些经验的同学,重点是要把这段背景写得更有深度,而不是罗列做过哪些事情,尤其不要罗列不相关的事情。比如有个同学,他用Excel做过数据分析,处理过文件,做过些部门之间沟通的事情,如果他想申请数据分析相关的职位,那么就应该具体去说,他如何用excel,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成果,用了V-lookup还Macro,有没有什么东西后来成为团队用的模型/模版,这个模型/分析如果帮助公司的,自己对这个模型/分析的理解等等都可以从中体现。至于部门间的沟通,处理文件等等,如果如果是跟这个职位不相关的,最多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写。
6、大局观
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很多同学的简历看着都没有毛病,但是也算不上好,是因为没有大局观。
一份简历和一篇文章一样,要突出一个中心思想,当读者看到的时候,能够在脑子里有一个形象,比如,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做HVAC设计的学霸;这是一个沟通能力很好的做前端的Geek等等。正份简历都应该围绕这个人物设定去展开,所有的项目和经验都应该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去展开。
7、总结
很多人问过我如何让简历脱颖而出,我可以告诉他们各自tips,不过核心都是要match这个岗位。不过,与其过度包装自己,让自己非得去适应并不合适的岗位,不如坦诚一点。毕竟就算最终你拿到这份工作,你不适合,公司纠结,你自己更痛苦。
另外,你的简历漏洞百出也有可能一不小心收获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可能你的简历完美无瑕也依然在人才市场苦苦挣扎。也有很多人问过我,找工作什么最重要,我总是说运气。找工作跟找对象差不多,很多时候得看缘分。
最后,借张小龙一句话,我所说的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