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小小的书信集。大概只用花了两三个小时就能把它读完。讲的是美国剧作家海莲.汉芙与英国古书店主管弗兰克.德尔持续通信二十年之书缘情缘的故事。来往书信被海莲.汉芙汇集成此书,一经出版,立即成为读书人的至宝,备受推崇。
书中讲的是穷困潦倒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故事开始的时间。
很快,海莲就收到了回信,那些精美绝伦的书让海莲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很快达成。但事实上,海莲是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得给她准备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快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莲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莲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作为对海莲慷慨解囊的回报,弗兰克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中的调剂。
海莲.汉芙的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一个俏皮洒脱可爱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情不自禁喜欢她。而弗兰克.德尔英国绅士特有的矜持风度礼貌周到也令人倾倒。
海莲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度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丽莎白女王祝福。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
到了这一天,海莲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噩耗如五雷轰顶,海莲推掉一切日程,立马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看完却莫名其妙的心痛。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合上书,浮想联翩。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有没有别的故事呢?
海莲的爱人死于二战,她终身未嫁。弗兰克则有妻子和两个女儿。一大两小三个女人会收到海莲从美国寄来的尼龙袜。弗兰克的太太也会和海莲开玩笑:“弗兰克给你的照片够难看的,但他狡辩说本人比照片帅多了,我们就让他臭美去吧。”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未曾见过一面,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及一个“爱”字。
但是,弗兰克死后,他的太太写信给海莲说:“不怕你见笑,有时候我还会嫉妒你。”
而海莲,也曾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空气嫣然一笑:“弗兰克,你是唯一懂我的人。”
曾经看到一句话,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难得的是遇到一个真正懂你的人。如果这样一个人真的存在,那就是莫大的恩赐与幸福。当你听到一首好歌想与他分享;看到一本好书想与他共读;碰到精彩段落能跟他引发共鸣,击节叫好;愿与他把酒言欢,畅谈快意人生;可以跟他倒苦水,嬉笑怒骂。能跟他谈音乐,聊电影,讲故事,说笑话,偏偏绕过爱情。这样的人是密友,是知己,却独独不是爱人。隔着时空爱你,相互欣赏与仰慕,绵长低调又不着痕迹,隐藏于心。此爱无关风月。只要知道世界上有你便好,我们是灵魂上可以拥抱的朋友。你若不在,我的世界不是只缺一角,而是全然崩塌。
二十年,不长不短的一段人生,是不能去见不舍相见还是不敢去见呢?在信笺上跳跃的文字,字里行间呈现的幽默,密友似的话家常,难道没有一种隐约的情愫涌动?有些文字敲打在纸上,又逐一划去,有些话永远只能在心里对他说,隐忍而克制的默恋,这样就很好!进一步会灼伤彼此,退一步又浅淡疏离。
英国绅士的矜持有时会是一种致命的诱惑。矜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与矫揉造作不同。矜持侧重点在于克制,内心已经暗潮汹涌,面上却仍然波澜不惊。相隔千万里,内心却被某人牵绊,一想到地球的某个角落还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幽默贴心的同好,嘴角就不自觉上扬。不敢见他,怕他太好,正是自己寻觅多年而不得的那个他,好到令自己失去理智抛开矜持想不顾一切的拥有他,想投入他的臂弯紧紧抱住再不松开。不舍见他,怕真实的他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再没了内心那份悸动不安和焦虑渴盼。是以不见吧。
因书结缘的故事在弗兰克去世后戛然而止,但是,怀念却经久不散。每一位因《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到真实的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的爱书人,都想去观瞻一下“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然而,现实中的84号早已不是书店,变成了酒吧,唱片行,礼品屋。那个名叫马克斯与科恩的书店,只有在海莲.汉芙的书里永垂不朽。
所有的情怀都藏在这本小小的书中,静静地等待你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