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离重庆有一千多公里的候机楼里,周围熙来攘往,一如平常。
在这大约十小时前,我知道了你离开的消息,其实一整天都有点心不在焉。
我们谈不上认识,我只是知道你,一如很多记者知道他的采访对象。
上周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城市的大小媒体上,陆续散布着各种关于你的消息,给我留下印象的是这样一些关键词,见义勇为的女公交司机,巴厘岛病重,需要专机回家,众筹,大意如此。
周中,印尼传来你7月14日要包机回国的消息。作为一个在新闻专题部工作的编导,我从这时候开始介入跟踪你的消息。于是,在那些标签化的关键词之外,我看到了更多的你。
你跟我同岁,在你很小的时候,爸妈就选择分手,你判给了爸爸,他之后再婚重组家庭,于是,你出事前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的记忆里,你都是一个自立有爱的孩子。你中学毕业,受阿姨和姨父影响,上技校学驾驶,之后进入公交系统,开了十几年的车。十几年,没一次违章,没一次安全事故。在跑公交线之余,你志愿跑单位的通勤车,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点回家,但没有过一句抱怨。你照顾流浪的猫猫狗狗,每次都要等到老人上车坐稳扶好才会启动车。年初的时候,你还救过一个车上的乘客,第一回上电视。
半年后,你等来了盼了许久的假期,和朋友跟团去了巴厘岛。这在所有人看来,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出行。
没人会想到,你6月30日到目的地,第二天就开始不舒服,之后发烧,一日严重一日,一连转了三家医院,先脑部感染,再肺部感染,一直搞不清病因。
后期梳理素材的过程中,我看过这样一段视频,镜头里,你妈妈刚刚赶到印尼,她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轻轻地抚摸着你,你就那样躺着,周遭是各种管子,我不能辨别出你到底知不知道妈妈到了,但偶尔能感受到你痛苦地抽搐,虽然你被固定住了。镜头里还有一个声音,我认得那是跟你同行的姑娘的声音,她一遍一遍喊着你的名字,告诉你妈妈来了,求你要坚强。
入行近十年,有时候觉得心里已经竖起够硬的墙。但坐在那段视频前,想起你生病前的照片,利索的短发,帅气的耳钉,扑面而来的青春和朝气,终究没忍住眼泪。
那天你回重庆的专机,因为种种原因,从晚上八点推迟到了将近凌晨两点。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拍夜片是什么时候,但终究还是放不下,于是我拖着搭档守在了凌晨三点的医院急救中心门口。
那天的急救中心,有点热闹,交警的一个姑娘从机场到医院全程直播,上游也在直播,能来的媒体都来了,我眼前一直被各种长枪大炮闪成白茫茫一片。你被从急救车抬下来,很快推进抢救室,我没有看到你的脸,我一直在想,你喜不喜欢这种热闹,还是觉得为了回家这种热闹还是可以忍受的。
再之后,夜的喧嚣还没有透静,你就因为病情加重,进了手术室。
第二天下午,我的稿子交出去了,题为回家。我愿意相信,它是一个happyending的套路,不久以后,我就能等来你好起来出院的消息,我记得,你四姨家屋里还堆着你出发前寄放的行李,你明明跟她约定,回来就取走。
然后我匆匆回了我在安徽的家,79岁的奶奶之前因为胸闷心悸检查出心脏附近长了一个说不清楚什么的东西。我也放心不下。
再然后,我在我家里听到了你离开的消息。又想起那段视频里你瘦小疲惫的妈妈,声声挽留的闺蜜,有几分意难平。
来机场的路上,江南乡间,夜空中有一颗一颗星星,是不是有那么一颗,就是同龄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