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

今天参加了一此有书书友会,大家对《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该书整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活动中大伙儿一起分享,并找出自己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思考。

流程如下:

1.自我介绍,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及希望共读活动给自己带来什么(3分钟之内);

2.每人分享通过阅读这本书带给你的思考或者问题是什么,无需看完本书,但所思所想需是该书带来的。写出关键词;

3.主持人会针对大家的思考和问题,提出一个或两个主题,大家举手表决深入讨论其中一个,主题讨论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每人5分钟,第二轮作为补充,没有补充的可以过。

4.书的漂流,每人带一本喜欢的书,向大家进行介绍,现场根据书友意愿进行交换。

5.最后主持人做总结,5分钟之内。

6.合影拍照

在这本书里,有28 则不同的人寄给作者的遗言。其中有对往昔过错的忏悔,有敞开心扉的坦诚,有因为不能真正做自己的痛心疾首;有想说却没有说的话,有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有孤独、有心酸、有悲

恸,也有幸福和满足。我们总是说,人生苦短,应该享受生活,但是阅读这些人的书信,也许你会发现,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提到人生的意义,有人可能会想起耳熟能详的名人语录,长辈告知的伦理教诲,或是哲学大师们对此进行的深奥的理论探讨和难有定论的旷世之争。但很少有人知道人生的意义在临终者的心里又是怎样的?他们在那一刻的想法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对活着的人又有哪些启示?相对来说,一个人的忏悔之心往往集中表现在他的临终之际,而不是当他拥有健康、财富和社会地位之时。所以中国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西方人的说法也很接近:临终之人无谎言(No one lies at his deathbed)。

从28个临终遗言中,最开始看到的是人心的自私和恶化,紧接着,带来了一些悔恨和遗憾。

遗憾当初的决定,认为是某一个决定或某一些做法改变了别人和自己的人生走向。设身处地,如果我们也遭遇类似的处境时,是不是能妥善处理好每一个决定呢?问了下自己,答案是不可能。

未云同学提出释放善念的观点有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还有土包金同学提出的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让我想起了孔子的那句:“汝心安,则为之。”这种思路或许是面对我们短暂而复杂的生命方程的一种求解方法;“我们每个人的强联系的人都是与我们有着相似的世界观、交际圈的人,而往往是与我们有着弱联系的人,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维方式”,未云同学的这个观点和古典的“人生超链接”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人生好像一个网,你看到了很多超链接,做了一个选择点下去,可能什么也没有,但也可能“砰”地一下,跃迁到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类似今天,点开了一个属于我人生中的一个超链接,参加书友会,和6位书友一起讨论、思维发散,还有一位老前辈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获益良多。对话交流本身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校方式,不敢去媲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哲的对话集里所阐述的那样,这种方式是那时候看到《对话集》就产生的想法,只是一直没去着手行动。有些话,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有些事,不做,也可能真的来不及了。

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偶然经过一个叫做地球的地方,逗留了几十年。在那里,我爱过,恨过,苦过,乐过,哭过,狂过,迷过,悔过。现在,一切都将...
    遥涔阅读 338评论 0 1
  • 刚看到这本书,以为它是励志书,是告诉我们珍惜当下的内容。看了开头才知道,这是收集遗言的一本书,我也才注意到它的副标...
    与灵魂沟通阅读 315评论 0 0
  •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说法,爱与死是人一生终极的命题,之前一直无法体会,但今天却由于机缘巧合,而对此有了一些理解。人之将...
    书琳阅读 524评论 0 2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里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
    张大妞阅读 236评论 0 1
  • 今天和母亲一起去看了她锒铛入狱的朋友,当年他们一起奋斗过。在那个他们正值青春的热血时代,他们也拥有着同样的梦...
    不完美的西瓜阅读 294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