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个好词。智慧门店,智慧零售,智慧购物...仿佛加了智慧两字,就一下子脱胎换骨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智慧门店”?门口放个导购屏,就智慧了吗?做个公众号,门店里再放几个二维码,就智慧了吗?或者搞个语音服务机器人,就智慧了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是为了谁而智慧,其次明确智慧产生的价值是什么。
为了谁而智慧,从大类来讲,无外乎两种角色。一,消费者;二,品牌商。
如果是为了消费者,那么对消费者产生的价值,就应该是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提高购物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怎么知道如何增强消费者的体验呢?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差异很大,我怎么知道该为其提供怎样的个性化服务呢?
如果是为了品牌商,智慧产生的任何价值,最终都必须体现在财务数字上。看起来两者似乎没有直接关联,但其实,这正是线下实体行业需要革新的地方。相比较羽翼已经十分丰满的线上电商,实体门店真正缺失的,是对消费者的了解。在不了解消费者的情况下,门店管理者只能靠猜、靠经验、靠感觉,试问如何才能开源节流?
所以第一个结论就来了,智慧门店,必须建立在品牌商足够了解消费者这一基础之上。你可以能要问,然后呢?So what?接下来我们就讨论下,智慧门店,到底可以做到多智慧。
对于智慧的程度,我认为可以参考AI成熟的三个层次:感知、分析、决策。
第一层,感知,这个比较好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智慧门店解决方案,都仅能达到这个级别,甚至还不如。真正的感知,应该是从消费者还未走进门店、到进入门店、到店内的各种用户行为、直到离店的全程感知。要达到这个目的,传感器技术必不可少。无论是视频、wifi、蓝牙、红外,都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另外还要指出,不仅需要感知自己门店的情况,还要想方设法感知行业乃至竞品的情况。古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二层,分析,这就已经上了一个档次了。如果做不到第一层,或者不能从第三方途径获取到第一层产生的结果,第二层就是空中楼阁、天方夜谭。所以如果有大数据公司告诉你他们可以帮你出分析报告,先别急,问问他们第一层做得怎么样。笔者最近看了一份业内知名的大数据公司做的门店选址报告。看完之后,可以说价值了了,全文充斥着普适性的常识,再加一些不痛不痒的佐料。我当然不否认这些报告存在的价值,但是如果作为需求方,难免有些失落。
第三层,决策。能做到这个层次的公司,暂时我还没有看到。如果有,请大家推荐给我。这一层的难点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非技术方面的因素。比如对细分行业的长期积淀,比如各个利益公司、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从理论上来讲,创业公司受限于资金、资源,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个层次。故我判断机会会往大公司倾斜。
其实AI还有第四个层次,也是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之所以没有考虑进来,是我认为从行业的特性出发,最终完成执行的还是人。当然如果机器人的迭代速度够快,或许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去执行。但是我还是不愿意进入门店时,迎面而来迎接我的是一个机器人。我希望出现的是一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