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河师大培训的最后一天 。上午是名校长们的教育故事和教育理念的分享 。前三位是郑州的 ,第四位是伊河学校的刘校长 ,我是最后一个 。
在这由郑州和伊川四五十个人组成的名校长培训班中,唯有我是来自农村的教学点 。能“蹭”上这样的课,我感到无比幸运 ,既惭愧也自豪 。所以也和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每天坚持认真学习,晚上抽时间做美篇,写简书 ,收获也很大 。
兄弟学校都办的那么好 ,有成绩,有理念 ,而我呢 ?成绩无法相比 ,但有故事,有情怀,也有理念 。于是我就结合几张图片讲我们洞子沟小学的办学经历 。
我如实描述,毫不夸张,面带微笑 ,但下边好多人都在擦眼泪 。
讲完故事,结合着我们操场上那棵几十年的老榆树 ,我把洞子沟小学的精神归结为五个“榆”:
渝:扎根乡村,矢志不渝
愈:爱心关怀,心理治愈
愉:健康成长,愉悦生活
逾:阶梯发展,不断逾越
还有一个“余"”:蕴籍留白,余味无穷
一一这就是我们这所乡村小学的“五yu”精神 。
分享结束的时候 ,有几个外地的园长校长纷纷找到我,给我出主意 。我很感谢她们的好意。她们说我们的故事让她们很感动 ,都流泪了 。
讲述我们办学的故事 ,恍然如梦 ,早已少了当时那种切身之感 。我是笑着讲完的,但是没想到那么多的同伴们有那么深的感触。事后我想,我必须笑着讲,不然的话我怕讲不下去 …
中午吃饭的时候,伙伴们开玩笑说 ,“榆木疙瘩精神” 。我们都哈哈大笑,我说,说的好 ,榆木疙瘩看似不透气儿 ,但是俗话说:“看着闷,敲着灵,榆木疙瘩旋轴承 。”一一(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轴承可是高科技尖端产品 )大家又是一阵善意的会心的 大笑 。
榆,我们北方农村常见的的野生树种之一 ,生命力极强,不需要人们去怎么照顾 ,一二十年就可以长成高大的木材 。它树干笔直,木质坚硬,枝叶繁密 ,风度潇洒 。尤其是每年春天结的榆钱,不仅能够供人果腹,还有“年年有余”的含义。饥荒年代,榆树皮也是救命粮 。
这是农村最常见,也是最高贵的树 ,有“百树之王”之称 。
我们操场上这棵榆树 ,不知道默默生长了多少年 ,长成了如今高大繁茂的样子 。18年建操场的时候,有人要把它砍掉 ,我固执己见,把它和另一棵桐树留了下来 。两棵老树亭亭如盖,遥相呼应,成为校园中美丽的一景。
昨天下午,当我对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苦思梳理的时候,忽然间,这棵榆树的形象跃入我的脑海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五榆精神” 一一或者说一一“榆木疙瘩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的学校生存不下来,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 。
愿这种榆木疙瘩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