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懂人性,但设计者一定会要懂人性 - 草稿

会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那会笑的大男孩呢?

黑框镜,一脸大胡子,散发着一种随意,不羁。浓浓的技术男味,但一开讲,魅力扑面而来,不只是因为微笑,因为认知,因为那清晰的逻辑!

简单回顾一下他的课,核心命题就是AI产品,而切入角度则是从人和机之间关系这个角度去阐述,核心就是四大观点。

1)很多科技产品,会做一些普通用户并用不上的高科技功能,所谓白象。提高了成本,最后还是让用户买单。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所以,有时候应该用减法思维来做产品,实用最关键。

2)科技产品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必定是不完美的,没有关系,通过某项核心成熟功能和某一个场景进行完美结合,体现价值。而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不断增加功能。

3)科技产品打造的时候,真正的问题经常不在于它的功能是否强大,而是不易操控。人机互动的便捷是产品设计关键

4)产品再强大,但机器就是机器,它是不带情感的,但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是懂人性的,这是因为好设计师都明白一个道理,打动人的,一定不只是科技,而是温暖的人性。

听完整堂课,我更坚定的印证了一个关于好产品的定义,好产品,懂人心,通人性。

这堂课真正的价值不至于让你了解AI产品的打造,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启迪我去思考未来世界,或者说未来世界的一些商业法则。这里分享四个思考点。

1)何为刚需?在早些年的时候,我们对刚需的理解一定是衣食住行,其实我们丝毫没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了。就好像《未来简史》里说的,威胁我们健康的已经不再是饥饿,而是糖分过度摄入。

需要重新定义刚需了,课其中谈到一条,在这个时代,驾驭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也成为一种必须,比如说这个时代,你不用电话,不用微信,这意味着什么?换个角度,如果你现在不会打字,基本你在现代公司里无法找到好工作,这几乎是新时代的文盲啊!未来使用高科技产品的能力是一种重要能力。换个角度,未来做产品必须降低用户的使用学习成本,更方便使用,其实是解决了用户一大刚需。

2)第二个触动我的就是,对于第一知识体系和第二知识体系的描述,其实这就是人和智能机器的核心区别。人类的感性,第一直觉,是目前AI技术还没有的,但AI的复杂运算,逻辑判断能力已经远超我们人类,如何有机结合呢?或许这就是AI产品打造的黄金法则,所谓人机结合。AI会拥有自我意识吗……

3)第三个触动就是,科技产品的不完整性描述。仔细想来,科技代表的是什么?是未来,对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也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未来巨大潜在商业价值。但很多时候科技只存在概念层面,而没有真正落地应用层面。就拿现在火的一塌糊涂的区块链来说,被作为概念,炒作成一个好大泡沫,当然,泡沫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吸引关注,但从长远来看呢?需要更多人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让场景落地,让应用落地,这才真正有意义。

当人性与科技交叉后,未来经常会变得复杂。

做个小结,我一直坚定的相信,5G的落地,会让物联网,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这一堂课,让我对AI世界有了一定认知。同时开始思考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最后聊聊产品吧,就拿汽车来分析。首先,汽车一直是白象功能很多的产品,记得早些年的一部车,当选车的时候,脑子一热,选了一个液晶屏幕,畅想着坐车时候可以看看片子,打发时间,结果发现,几乎就没看过,因为行车途中看片容易头晕。第二个部分,汽车确实在不停迭代,不断用新科技来提升体验,比如说导航,早些年跑长途,一定要买地图,而现在呢?一个导航,天南地北,路盲也敢创天下。科技,让产品越来越完美。第三部分,操控性,自动排档的出现是一定飞跃,但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出现,让驾驶更简单。比如对新司机来说,停车还是有点小难度,而目前的辅助停车系统,增强了司机的操控性,让停车变得更简单。第四部分,产品的人性化,我觉得汽车的电加热座椅就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最后聊聊对汽车未来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汽车未来将会是一个信息的交互中心,通过语音是重要场景,在开车途中,人和车载AI的交流让驾驶这个场景会极其生动,同时创造更多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做AI产品,术从简,道从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