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格物致知的理念,抛开自我,元神浸入一片静谧的竹林中,与阳明大爷的雕像对坐。
脑中缓缓飘过“致良知”三个字。
阳明心学最大的特点其实是注重心与心的联接,凡是正确的联接(心的本体),没有被不合理的欲望和情绪误导,就叫做致良知。心与物联接叫格物,心与知识联接叫致知,心与意识联接叫诚意,心与善联接叫正心,心与身联接叫修身,心与家联接叫齐家,心与国联接叫治国,心与天下联接叫平天下。
“联接”---互联网的最大的特点,百度联接信息与人,腾讯联接人与人,阿里联接人与货,BAT为什么成功?他们真正的满足了人的某种内心需求。
以我负责的社区治理项目而言,我们的社区治理如何真正的满足人的某种内心需求?
社区治理项目中的这个“人”是谁?这是关键。项目思维中的这个人首先是掌握资源的“相关干系人”------“自己的老板,甲方的领导”,产品思维中的这个人是谁???社区治理的主体是横向结构的多元化网络节点,不局限在“自己的老板,甲方的领导”,还有最核心的社区居民和社区各类型组织机构,只有这些“核心的最终用户”说好才是真正的好,才能真正的成功实现社区才可以实现“良性”的社区治理。若只有“自己的老板,甲方的领导”说好,那么这只是一个成功项目,不是一个成功产品。
我们的社区治理不可能短期内满足每个主体的需求,但是我们要明白社区治理的对象是谁?百度是在卖信息,腾讯是在卖人,阿里是在卖货,我们的社区治理卖什么才对路?卖事。
所以社区治理的output,就是连接人与事------一系列的软硬件组成的社区治理平台。社区治理的outcome就是若干解决具体事件的场景,场景到底是什么呢?把场景拆开:“场”是时间加空间。一个“场”,你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景”则是情景加互动。
有应用场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