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前些天,一位来东莞打工的农民吴桂春的告别信火了。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这是一位在东莞务工的农民工,因为疫情,无事可做,准备回乡。在临行之前,到图书馆退还自己借书卡的时候,留下的告别信。
这封告别信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写这封信的农民工名字叫做吴桂春。他是一位湖北人,于2003年,一个人前往东莞打杂工。工作之余,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去地摊上淘点书看。后来,工友见他很爱看书,就向他推荐了东莞图书馆。
在这之后,吴桂春就成了东莞图书馆的常客。每逢工厂轮休,节假日,吴桂春大概率都会去图书馆。他决定要看一天书的话,会专门在早上多吃点,这样中午不会饿,他就可以一直待到晚上,直到图书馆关门。
也有人对他提出质疑。可他说:“别人说什么我都不管,我知道这些书对我有帮助。”
在过去这12年中,吴桂春一直坚持看书,从未间断。他开玩笑说,自己的第一职业是打工,第二职业就是看书。
在了解了吴桂春的故事后,东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中心为他进行了就业推荐。就在前些天,吴桂春通过了一家物业公司的面试,从事小区的绿化养护工作。
找到新工作后,吴桂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东莞市图书馆办了一张新的借书卡。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过去12年中,想必吴桂春也无数次在阅读中,在东莞图书馆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是啊,人们读书,好多都都是带着功利心目的去读的。可是吴桂春的故事,让我明白: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有它独特的作用。
这些年,自己也被一种图书馆情节萦绕着。
最让我震撼的图书馆,就是深圳图书馆了。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发现里面坐满了大大小小的读者。有人在里面看书,有人的在里面自习。每次去,都感觉图书馆非常安静,环境很优雅。
书籍琳琅满目,上市的新书,里面都可以找到。
有适合各种年龄段看的杂志,有小孩子看的童话书。在深圳的三年,我和孩子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深圳图书馆。每个周末,我通常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借书。每次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没看几本,天色已晚。回去之前,我会带着孩子去挑选几本心爱的书籍,我的图书卡可以一次借10本书。我借5本,孩子借5本。
快的话,一个星期就看完了,慢的话两个星期左右。每次去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图书馆好像有一种特别有魅力的东西在吸引着我。之前不明白那种叫什么,现在知道了,这是一种图书馆的“场”在吸引着我。
因为一些原因,要离开深圳,回到家乡上班。走之前,也去图书馆办理了退卡,心里五味陈杂,有诸多不舍。只是,当时没有想到在图书馆留言。
回到家乡后,让我欣慰的是家乡的图书馆建设的也很好。我的家离市图书馆比较近,走路十几分钟就可以到。最近我欣喜的发现,我们区的一个图书馆也非常不错,而且离我们家也不远。抽个时间去参观了一下。由于疫情原因,图书馆没有对外营业,但是自习室是对外营业的,那个时候,好多人正在预约,登记,排队。
是的,图书馆是一个美好祥和的地方,所有书籍对外开放,允许任何人使用。在图书馆里,没有贫富,没有贵贱,没有上下级,更加没有争斗,没有尔虞我诈。
图书馆也是一个学习,看书,自习的好地方,里面总是安安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吵杂。
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图书馆吧,只是那个图书馆,也许你还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