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1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名家经典,课例繁多,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很难。我反复解读文章,最后决定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入手。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有“我”的存在,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交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就是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一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一是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解读深刻感受令鲁迅铭刻在心的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体会鲁迅的一腔爱国情怀,这让我思索万千。我反复研读,最终相信那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老话。终于有了自己的突破。所以,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义。

二、 具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⑴、感受藤野先生的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⑵、了解鲁迅在仙台的经历,体会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

⑴、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三味书屋”的主人是谁呢?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严厉中有温情。今天我们来认识鲁迅的一位“洋老师”,看看这位老师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⑵、默读,整体把握

要求: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词,找出作者对藤野先生作出评价的句子。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这三句中能表明作者写作角度的是哪句?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者从“我的眼里和心里”来写“藤野先生”。

师:"我”眼里心里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呢?

⑵、精读    感受“我”眼中的藤野先生

精读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仔细阅读该部分,概括“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A、添改讲义    B、纠正解剖图    C、关心解剖实习    D、了解女人裹脚

在交往的几件事情中,“我”眼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呢?鼓励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评读,教师指导。

聚焦:

@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专心于学术研究。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换成“我的讲义,你抄下来了么?”好不好?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表示一种关切。

“拿来我看!”这句的感叹号,传达出高兴的情感。

表达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第二三天便还我”,表明批改速度之快。

“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表明批改频率高。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表明批改认真仔细。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表明坚持时间之长。

这部分表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耐心,认真,负责。

@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先指出问题。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先对“我”肯定,从美术的角度讲是很不错的。

“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可见。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敬重”换成“怕”好不好?

聚焦:敬重,写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尊重。

@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聚焦:实事求是的精神

@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通过作者的眼睛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刻画了一位学者型的形象。

@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师:把“匿名信”事件跟前面的几件事对比,作者想写出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呢?

聚焦:毫无民族偏见。甚至更加爱护弱国的学生。

(3)、精读     “我”心中的藤野先生

@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聚焦:“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因为状况无聊,不敢写信,是怕藤野先生失望,表明我能为藤野先生着想,希望自己能给他带来好消息。足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情感。

“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竟”,写出“我”的愧疚。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作者推想,藤野先生当年倾注了那么多情感在自己身上,对自己这样的做法,也许会深感失望的吧。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藤野先生的讲义,将是永久的纪念,遗失后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啊,因为这讲义,已经不单单是讲义了,而是一个日本学者对弱国学子的关爱,是毫无民族偏爱的见证,是触摸恩师灵魂的物象。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的照片,已经成为作者奋勇前行的动力,藤野先生永远在鲁迅的心中。

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言外之意是?

(提示学生:把“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去掉,再读读。就是在别人的眼里心里就不一定伟大了。)

(4)、快读    感受别人口中的藤野先生

@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聚焦:在别人的眼里,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甚至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漏题。

师:“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明藤野先生就是个普通人。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别人口中听到的,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相处中感受到的,所以作者在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时,要加上修饰语“在我的眼里和心里”。

此为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调整一下顺序会更好一些:

别人口中的藤野先生,自己眼睛看到的藤野先生,自己相处中感受到的藤野先生,作者心中的藤野先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伟大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经典篇目,无论是人教版语文还是部编本语文,都选编在内...
    陈牧羊阅读 13,729评论 0 11
  • 咒文: 唵。威打。天打。妈哈。天打。梭哈。 咒音:ong。wei da。tian da。ma ha tian da...
    醉清风_01阅读 39,369评论 2 4
  • 红尘中 混沌地行走天地间 懵懂地听从命运的安排 该走什么样的路 能遇见什么样的人 都顺其自然吧 漫漫旅途 万千风景...
    弱水_6071阅读 2,415评论 1 2
  • 咨询问题: 1、业务范围 2、业务开展方式 3、个人成长,培训,晋升,福利! 我的信息: 1、目前个人职业诉求 2...
    陈少爷的书阅读 1,345评论 0 0
  • 麦子是一种历尽沧桑的庄稼。因为小麦见过雨雪、冰霜,见过春花、骄阳。 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 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
    我和榕树阅读 1,9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