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关于陈仲子的行为,大家都觉得陈仲子这个人有大义,但是孟子不以为然,觉得陈仲子这个人很奇怪的,在现实生活中与母亲、与哥哥的关系搞很僵,自始自终觉得自己非常有道义,最后隐居长白山,捡烂李子吃,活活饿死。孟子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他的行为不值得歌颂效仿。可是是人们习惯于用生活小节来判断他在大是大非问题的行为!正如孟子所言“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原文如下: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大意是:
孟子说:“陈仲子,如果不合道义,即使把齐国交给他,他也是不会接受的,大家都相信他这点,但这也只是舍弃一筐饭、一碗汤的义。人最大罪过,没有比不讲父兄君臣尊卑关系更大的了。以他在小事上的节义,就去相信他在大事上的节义,怎么行呢?”
个人看法:
百度有一段关于陈仲子的介绍,“本名陈定,字子终,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士。其先祖为陈国公族,先祖陈公子完避战乱逃到齐国,改为田氏,所以陈仲子又叫田仲。 陈仲子因见其兄食禄万锺,以为不义,故避兄离母,又先后坚辞不受齐国大夫、楚国国相等职,先迁居於陵,后隐居长白山中,终日为人灌园,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最终饥饿而死。”
陈仲子的行为再高尚,孟子认为也不值得推崇,如果大家都学习陈仲子,动不动避兄离母,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其结果就会弄的家庭不愉快,鸡犬不宁。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连家都没有管理好,连家庭关系都没有处理好,证明他自己一定有问题,说明修身齐家还没有过关,修身齐家没有到位的人,是不适合去领导一个国家的。
所以孟子认为:一个人的义,分为小义和大义!一个拘泥于小道义的人,并不等于他一定有大道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孟子看人主要还是从这个人的个人修为与家庭关系处理上是否到位来衡量,试想一个人与自己哥哥,与自己的母亲的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是要值得检讨和反思的。有一点我们应该相信:哥哥是爱弟弟的,母亲一定是爱儿子的,但为何:兄弟反目?母子成仇?一方面肯定是价值观有冲突,另一方面一定就有利益不平衡的冲突了,只不过不足以让外人知道。当然,众人都认为陈仲子有骨气,孟子认为没有这么简单,背后一定有原因。单从陈仲子避兄离母这件事,孟子就不敢苟同。孟子所言“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是值得我们思考!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95:以其小者信其大者
2018-12-5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