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协和语的前世今生——日本侵华的铁证

在抗日神剧中,日军常会说诸如“你的,带路的”的话,整体看来,这些话可能是抗日神剧里面最贴近史实的内容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说话方式极其怪异,但实际上,这种被称为“协和语”的混合语,曾在东北日据时期(即伪满洲国政权)被大规模的使用。其对中日两国语言的影响甚至持续到了今天,例如经常使用的满员一词,就是来自于协和语的。

协和语通过将日语语法和中文词汇杂糅,并野蛮地强迫东北地区的人民学习,东北人民说汉语的权利彻彻底底被剥夺了,对汉语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在日军战败后,协和语仍然流行了数年,直到新中国政府规范语言文字使用,全面禁止使用协和语,这种情况才得到了缓解。

协和语的诞生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日本帝国主义在野蛮侵占的土地上推行“皇化”教育,强迫大中小学学生学习日语,并意图将日语打造成“亚洲第一语言”和“帝国通用语”。伪满洲国政府当时规定,日语是必修课之一,想要升学日语也要达到三级翻译水准。到了后期,日语课时数甚至远远大于了汉语,因此,伪满洲国学校内至少有40%的教员是日本教员。

在政府中,也有大量的官员是日本人,甚至连溥仪的侍卫也是日本人,一时间,各界中国人和日本人沟通十分不畅,在伪满洲国政府的助推波澜下,夹杂着大量汉语词汇的日文协和语和使用日文语法的满文(此处满文不指满族使用的语言文字,当时伪满洲国政府将东北地区使用的汉语称之为满语)协和语诞生了。

协和语在当时的伪满洲国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咪西咪西”、“你的我的”这一类的口语,还是满洲国的部分公文,都是用协和语书写的,在《满洲农业概要》中,如此的写到:“人生所需求的衣食住一切物品,无一不可以大豆供给的。”

随着历史的演进,协和语基本上被抛弃了,但其对中文的负面影响存续到了今天。

协和语也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在文化方面暴行的铁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