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
第三章《千年的流水》 20171214
我的家乡,现在的甘肃武威洪祥镇陈儿沟,更成为抢水的战场。数百年间纠纷不断,死伤无数,为了抢一点点水源,百姓动不动就以拳脚相向。那阵候,乱棍飞舞,石如鸟飞,头破血流者、倒地惨叫者、伤残送命者比比皆是,其阵势跟一场大战相若。我在长篇小说《猎原》和《西夏咒》中便再现了这一“历史画卷”。
——摘自《匈奴的子孙》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生在东部,生长在东部的我,很难真正体会到那种缺水的滋味。之前在湖南电视台上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叫《变形计》,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这个节目讲的是贫困地区的小孩和城市里的叛逆少年调换身份,体验生活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期是广州的一个少年和甘肃会宁一个小女孩调换了身份与生活。在那一期节目中,虽是两个小孩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地域文化的体现与对比。一个是多水柔情的岭南,一个是黄沙漫天缺水的甘肃。昨天,在广州市二中的门口,陈波看到了许多三角梅。情不自禁的说,广州的冬天实在太美了。雪漠老师曾加在《大手印实修偈颂》中写过,岭南大美时,塞北风正清。
我重新漫步在《匈奴的子孙》里已经走过了两个篇章了,这个是第三个篇章,名为《千年的流水》。千年了那块土地或许在曾几何时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但现在已经荒芜了。在书中介绍了从古代到今天各朝各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治理河水。水在岭南是生活的点缀品,而在西北却生了生存的必需品。对历朝历代如何治理水的经过,在此就不再详细阐述了。但千年唯一不变的是人类贪婪的那颗心。有了那颗心,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纷争,战斗等人类不愿意看到的悲剧的出现。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雪漠老师的那本名为《西夏咒》的书。我想,我是适合重读此书了。当然,等重走完《匈奴的子孙》先。从前,觉得文学只是故事,只是一种在虚无中创造的故事。而现在,却发现文学是最虚无的,但文学却又是最真实的。这就像狄更新在《双城记》里谈到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时代是这样,时代下的人性亦然!即便如此,人性中却存在了光明!这个光明换个说法便是:理解,包容,宽恕,善待!
时代下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概念,自己的帽子去套别人的脑袋。到底是帽子大了还是脑袋小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所知障是最难破除的。每个时代都会流行某种概念,人会在那种概念里疯狂。疯狂是人性的特征,这个没有好与不好之说,只能说这个就是人性。无常有多疯狂,人性就有多疯狂。这个世界是善变的。善变也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世界都如此,何况是人心和人性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意识。自省,自己打自己的脸,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勇气去做的。而真正能做到且改正的人更为少数。包容他人,改正自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数的人只是平庸之人。平庸的不在于其他,而是首先没有去面对那个自己。面具下的自己,永远是如此华丽。但,对于一个人真正想超越自己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还是回归于自己的心,看看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理解,包容,宽恕,善待!谈谈容易,做起来,可就是真的难了。
2017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