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位权威的管理学专家共同完成:悉尼·芬克斯坦,世界排名前十的英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领导力和战略管理领域著名学者;乔·怀特海,曾任职于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决策学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德鲁·坎贝尔,英国阿什里奇商学院教授,擅长分析决策相关的实际案例。
关于本书
本书由管理学界的三位大师联手,深入分析人类的决策思维模式,找出四大思维陷阱,继而针对性地给出四个防御策略,教你搭建自己的决策防御体系,让你的决策失误率至少降低83%。
核心内容
一、大脑做决策的方式是什么;二、导致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是什么;三、减少错误决策的四个防御策略。
一、大脑做决策的方式
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1. 模式识别
大脑并不是了解了所有信息才做决定,而是只要接收到一部分信息,就会拿这部分信息和过往的经验相类比,快速做出决定。
模式识别的两个好处:一是决策速度快,二是信息不全也可以做决策。
2. 情感标记
大脑会根据相关决定的感情偏好来做决定。如果一个过去类似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感受,那大脑就更愿意现在也做这样的决定;而如果带来的是痛苦的感受,大脑就会避免再次做出类似的决定。
3. 一次一计划
大脑做决策时,一旦有了一个解决方案,只要这个方案差不多行得通,就懒得去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了,除非最后这条路发现走不通了,才会重新思考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二、导致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
每个陷阱都可能是多个大脑决策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可能有时候是一种模式占主导。另外,在决策中犯错往往也不会只掉入一个陷阱,可能是同时陷入多个陷阱中。
1. 误导性经验
大脑的模式识别方式,往往可能让我们产生误导性经验判断。
过往的经验会深深地影响下一次的决策:如果这一次决策的内容恰恰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过去的经验就会成为误导;而如果我们过去在某一领域一直都是成功的经验,那么也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风险而产生误导。
【案例】山本五十六因为误导性经验判断,导致中途岛海战惨败。
2. 误导性预判
人们决策前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对其中一些解决方案更感兴趣,结果导致误判。
这种先入为主的偏好,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或者来自于自己的情感偏好,也可能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它们共同起作用导致决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案例】同事因为有小时候被鸟咬过的经历,而坚决不去可能有鸟的地方。
3. 不适当的利益
决策会受到个人利益的诱惑,即使是最理性的头脑,也会存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进行争辩的趋势,自己却意识不到,或者会不由自主地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比如:建议大家去某餐厅吃饭,可能是因为那家餐厅离自己家比较近。
【案例】法律诉讼案中,85%的胜诉方都会要求败诉方来支付诉讼费。
4. 不适当的情感
对人或者事物的感情依附,可能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法院判案的时候,要求和案件有关的人员要回避,就是为了避免受到不适当情感依附的影响。
【案例】三星总裁李健熙对汽车近乎偏执的热爱,导致三星陷入巨大危机。
三、减少错误决策的四个防御策略
1. 提供新经验、数据及分析
这个策略就是要尽可能消除我们过去经验的片面性,用不同于过去经验的新事实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案例】通用集团 CEO 杰克·韦尔奇借助互联网发展公司业务。
2. 组织团队辩论和挑战
我们坚持的固有观点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不同的观点来辩论,挑战固有观念。做重大决策时切忌单独行动,一定要与团队的成员讨论之后,三思而后行。
3. 引入管理团队机制
要区分决策团队和管理团队,让管理团队审批决策团队的提议。因为决策者会受到个人利益诱惑、情感依附、误导性预判等因素影响决策,所以要请没有利益瓜葛的旁观者来审批当局者的决策。
比如,上市公司的组织构架里的“独立董事”;申请预算做项目的决策团队,和审批预算的人不是一个部门的人。
4. 加强决策过程的监控
一个重要决策作出后风险很大,要降低犯错的几率就要增加监控环节。
如果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决策将持续被记录和公开宣传的话,就会强化“三思而后行”。同时,增加监控的过程对于快速修正错误决策也有帮助,如果做了决定之后早期表现就令人失望的话,那么后续的决定就更容易做出调整。
金句:
1. 如果一个过去类似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感受,那我们就更愿意现在也做这样的决定;而如果带来的是痛苦的感受,大脑就让我们避免再次做出类似的决定。
2. 如果能够知道大脑究竟是怎么做决策的、在什么时候更容易犯错,就能够从根源上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3. 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4. 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要不要理发。——巴菲特
5. 一次决策失误,往往是多个陷阱共同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