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负韶华的青春


文/张亦弛

在蔚为风云的中国都市报发韧之初,南“华西”、北“三秦”即以双雄并峙之势,一时领报界风气之先。彼时,后来独领风骚的南方都市报,还是一个需要到川陕取经挖人的学习者。记得几年前有人统计过,从三秦都市报鼎盛时期出走的编采骨干中,先后有20余位出任国内报刊总编,其中即有80万元起家创下华商报业帝国基业的张富汉。如果说三秦报是中国都市报界的黄埔军校,相信没有太多的人反对。

尽管囿于传统体制和保守性格,“三秦”在市场上并没有像“华西”一样八面玲珑,但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文脉还是赋予了这份报纸鲜明的城市特征和人文秉性。

在灿若星云的“三秦”群英中,不乏有固执的理想主义者,而文娱部则是诸多理想主义者的大本营。那时,我有幸混迹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渡过了一段至今想起来都莫名激动的金色时光。性格各异的师长们开启了我人生的第一扇门:方英文的幽默,万波的才情,杨树梅的宏阔,胡香的睿智,艾小珊的冷艳,杜小英的柔情,许西庆的勤勉,他们或是名满天下的著名作家,或是享誉报界的知名才子,有纵横古城的沙龙名角,亦有万人空巷的电台主播,他们保持着文化人良善的性格和单纯的理想,也有着新闻人尖锐的锋利和深沉的理性。在那个家一般温暖的办公室里,处处洋溢着圣洁的人性之光。

那时候我们津津乐道着方英文门下的“四大弟子”,和他们的独门“暗器”:中学教师王朝阳独步天下的灵性散文,落魄保安周书养名贯四海的时事特稿,戏曲编剧杜小英享誉文坛的文化评述,和电台主播艾小珊叱诧风云的娱乐报道。

及至后来,以三秦报业第一才子万波领衔的《新青年》周刊,一脉相承汇聚了一批靠理想喂养成长的青年才俊,短暂维系了三秦都市报一个时代将要落幕的最后辉煌。他们中间,有如今高居畅销书作家榜上的“电视精灵”李蕾。

每个人都有不负韶华的青春,亦有理想褪色的无奈。那是怎样的一段时光,一腔热情挥洒在蝉鸣如乐的夏日正午或月朗雪柔的冬日寒夜。那些当年蜗居在金色办公室里挥笔疾书的美女们,如今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仅剩的消息,不过是越洋电邮里的寥寥问候。

                                      2009年9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摘要:6月29日,以《今日美国报》为旗舰的美国传媒业巨头甘耐特集团一分为二,这是最新的一个将其印刷媒体资产与广播影...
    杰罗姆阅读 20,973评论 2 30
  • 人生就像潮水,一浪推着一浪,又一浪盖过一浪,而它们终将融汇在一起,成为一段人生。
    竹夜心阅读 861评论 1 1
  • 1 喝酒并不为解愁只为腐蚀那道缺了钥匙的心锁你走了,门也就打不开了 2 三生前的莲花依旧开落三世后花前的你我再见却...
    晚树阅读 4,535评论 9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