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三日,给我带来两方面的震撼,一个是视觉的,另一个是精神的,均让我的内心对延安生出无限的膜拜之情。
想当初,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一年多,转战大半个中国,牺牲了几十万年轻战士的生命,才有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而今,人们只需在"飞猪"上动动手指,然后拖着行李箱,瞬间就可以周游世界。从宝鸡到延安,我只用了5个小时,便满含激情站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是的,时代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出行方式变了,但对延安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却永远没变。
从韶山冲到井冈山,再到“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最后从西柏坡走进北京,一代伟人毛泽东靠自己的智慧,带领着一群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乃至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毛泽东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实乃家国之幸,民族之幸,人类之幸。
沿着不甚宽阔的延河边一路走来,凤凰山、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各个革命纪念馆如颗颗红色的珍珠将这条新中国的母亲河点缀得熠熠生辉。漫步枣园,昏暗逼仄的陕北土窑、矮小低平的"工"字型砖瓦房随处可见,开着细碎小白花的国槐、枝条遒劲有力的枣树遍植房前窑畔,周围的山山峁峁全被绿油油的青松翠柏覆盖。据导游介绍,延安地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70%,完全没有了以前黄土浩浩、风沙漫漫、贫瘠荒凉的景象。这即得益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所倡导的建设绿色家园治国理念的正确引领,更离不开当代延安人身上所继承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立更生"延安精神。
窑洞内的陈设极为简单简陋,每个窑洞内往往是一木桌、木椅、木床、木柜和一床粗布棉被而已,墙角都摆放着一辆破旧的纺车,掉皮的土墙上悬挂着各位已故领导人在延安革命时期工作、生活的照片。照片中每个人均着打满补丁的粗布灰衣,夏衣短小单薄,冬衣宽厚臃肿,脚上穿着麻绳纳底粗布鞋,完完全全是一副乡巴佬的形象。但几乎每个人眼中透露出单纯、坚毅、快乐的光芒,无不告诉我们他们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乐观的情怀。也就是这群(用导游的话说)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知识分子,却领导着一只小米加步枪的穷人的队伍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民于倒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强大的新中国。
在延安,几乎所有的游客在看到这落后陈旧、简陋破旧得近似于原始社会的生存环境时,都满脸凝重,双眼噙满泪水,被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人生有信仰,心中有人民,敢于为民请命甚至为民献身,一切都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指南......这就是延安精神的真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到现在日益强大的原因。
延河水缓缓地向前流淌着,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宝塔山静静地矗立在夕阳的余晖中,深情地注释着"延安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催生出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我漫步于延安火车站广场扭秧歌的热闹人群中,内心是无比的充实、宁静和自豪,因为我和我的亲人正安宁幸福地生活在一个河清海晏的时代。
晚上10点多,离开延安进车站前,我再次神情凝重地伫望着这片红色的热土,心中默念道:再见,延安,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