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订婚戒指退回去了。"
上周表妹来找我,手里攥着离职申请。
亲戚眼里的"人生赢家"(国企铁饭碗、优渥未婚夫),冷笑着说:"突然发现,我这二十年,像在给别人演完美戏。"
忍了三年的冷暴力、五年的"一眼望到头"的工作,直到看见未婚夫的暧昧消息、被领导逼替关系户背锅时,她突然不想演了。
你是不是也这样?
手里攥着"裂缝的罐子":委屈的关系,耗人的工作,别人眼里的“完美剧本”……
明明该扔,却怕“摔碎了就一无所有”。
不敢摔的“破罐子”,藏着3种痛
1.沉没成本的绑架
朋友李欢在快倒闭的公司耗了两年,工资拖三个月还说"再等等"。
他像捧着咬过的烂苹果,明知吃了会闹肚子,却舍不得扔,"都熬这么久了,放弃太亏。"
可烂苹果放得越久,腐烂面积越大;越舍不得扔,便越容易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2.“优秀”的枷锁
从小被夸“懂事”的人,怕自己不够好;习惯“优秀”的人,容不得失误。
有人厌恶专业却不敢转系,只因“当初考了高分”;有人困在糟糕婚姻里,只因“别人说我们配”。
3.完美主义的幻觉
我们总觉得人生该“一步不错”,可忽冷忽热的朋友不会因迁就变真诚;冷暴力的伴侣不会因忍耐变温柔。
裂缝的碗,捂得越紧,越容易割伤手。
摔碎“破罐子”,是觉醒不是放弃
荣格说:"阴影是人格中被压抑的部分,直面它,才能完整。"
那些不敢摔的罐子,也是不愿面对的阴影。
一位网友考了钢琴十级却从没喜欢过,直到撕了琴谱学油画,才发现笔触在画板上的快乐,比弹钢琴多一百倍。
"以前怕人说'半途而废',现在才懂,真实的快乐比坚持的体面重要。"
这让我想起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推着总会滚下来的石头仍在坚持。
这不是认命,是最勇敢的反抗——看清本质,却依然选择认真活。
"破罐子破摔"的智慧正在于此:
不是放弃努力,是撕掉那些虚假标签。
摔碎有裂缝的碗,不是从此不吃饭,而是换个新碗。
3步,把“不敢摔”变成“敢开始”
1.列“失去清单”
打开备忘录,写几件纠结的事,比如:
"没有边界感的朋友"
"斤斤计较的合伙人"
"父母期待的工作"……
问自己:“失去它,我会活不下去吗?”
李欢离职后,学习了新技能,兼职收入都很高。
其实,90%的“不敢”,都是自己吓自己。
2.最小成本试错
不敢辞职?花1小时改简历投3家公司;厌恶关系?试着拒绝一次。
表妹退婚后请年假去大理,洱海边发信息:“没他们的日子,睡得更香。”
改变不用惊天动地,一个小尝试就够看清内心。
3.记住:人生是自助餐,不是填空题
小时候以为“考第一=成功”,长大后以为“买房=幸福”,可生活哪有标准答案?
有人爱茶,有人爱可乐;有人30岁成家,有人40岁远行。
适合自己的,就是对的。
网上有句话很戳人:"我终于学会了,在大雨里不跑,在错误的关系里不熬,在不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转身。"
生活本来就该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那些你曾以为"摔不起"的罐子,摔碎了才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可能。
愿你我都有“不怕失去”的勇气,毕竟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敢承认"这不是我想要的",然后重新开始。
“我不完美,那又怎样?”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破罐子破摔’听着不好,却曾拯救过很多人。”他提到,痛苦多源于“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的人,总会自我攻击、陷入挫败;而“破罐子破摔”反而能让人获得坦然:承认“我不完美,那又怎样?”这份接纳,恰是勇气的开始。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这份勇气可通过“看见—释放—转化”疗愈三部曲获得:
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见真实的自己与情绪,然后运用色彩疗愈释放情绪,面对任何情绪和自己的不足不再评判与抗拒,接纳真实、“不完美”的自己,便能打破旧思维,转化成新的思考方式,找回完整的自己。
如此,会发现,我们“本自具足”,定然会充满力量,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