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小暖(首发微信公众号:小小杂谈铺)
我挺喜欢写作的,也曾一度认为自己略有天赋,也曾一度想要成为作家。当然,这些遐想都是发生在年少的时候。
初中,我的作文曾经被一位语文老师所赞赏。当然,我对此并不自信,在一次老师推荐的征文比赛中,大脑完全短路,不知所云。这位老师也曾评价我当时的文章,属于“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的心里自然是不服气的,因为那些“愁”在我的内心就是那么惆怅而无法消磨掉的,怎么能说是“强说”呢?现在看看彼时的我,确实有意夸大那些情绪,毕竟人人都需要点存在感嘛,尤其在空有一腔热血但实际上迷茫无比的青春时期。
上了高中,我印象清楚地记着考试的作文满分60分,每次我看到自己的成绩是30分以上,都会感觉松了一口气。老师说,不要写散文不要写散文,评卷的时候没有人能去体会你的形散神不散。唯有一次高三的作文,老师认为很好,不仅表扬了我,还意想不到地让我当众朗读。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内心的那个紧张和声音中无法控制的颤抖。
大学,还参加了院报。当然了,这是一份处于嫩芽中的极少人问津的报纸。现在想想,我真的记不起来,当时都写了什么干了什么。倒是记得大学时期,在华灯初上回校的公车上,看着灯光,听着歌曲,有着瞬间的温馨与安静。
大学毕业之后这晃悠不定的几乎十年,我没有放弃写,因为写是一种不离不弃的自我陪伴。但现在我的并不是那么敢去翻开当时的记忆。
现在的我,手机上订阅着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最近发现,这些公众号的文章统统成为了自我的竞争对手,并几乎将我全方位打败。看了两部非常有感触的电影,想写写人性吧,提笔几句便觉得乏善可陈,唉,我的怎么能比得上那个谁的,他的文章故事有趣,又十分精准,而我写起来总是太那么形而上,像是个柴火妞,干了吧唧的,自己都不想读第二遍。看到个社会现象,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剖析吧,偏不巧看到同款角度,那个层层的逻辑、详实的细节和精准的描写,瞬间秒杀了我内心创造的小火花。职场上碰到个问题,想来吐吐槽,探索一下解决方案吧,我的天呐,这个职场公众号怎么这么牛叉,还能掰活上《红楼梦》谈职场,还谈得这么平易近人,连我这个非红楼迷,都巴不得他快点更新。最近开始迷恋投资,我擦,连这里都有把文章写得我都只能盯着自己脚趾头看的主。
不行啊,我还有出书的梦想呢,捞起两个出书的主,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出书。原来他们都有一种能够解决人们问题的技能,我的技能呢?使劲扒拉了技能筐,我哭了。
前段时间,医院提供了产后一项功能的测试。我发现自己打心眼里不想去,于是,我记准了测试的日子却忘记了带预约单。左问朋友这有没有必要测,右向老公吐槽抱怨。在这一左一右中,磨叽回家拿了预约单,做了测试。看了结果,内心非常失落,还有个声音说,怎么可能这么差,我有练啊我有练啊。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我亲爱的潜意识是那么清楚地知晓我不愿意正视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在努力的事实,我恐惧看到那个极差的结果。每天练的时间远远不足,还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更重要的是产后的身体又是极其虚弱的。但我并不想看到这个事实。这就如同在写作上,我并不想看到自己阅读量的不足,知识的系统性不够,写作的方法与练习也欠佳。
雏鸟想,我可以的,我可以的。但刚刚迈出巢穴,就看到几乎每寸的天空都滑翔着各种娴熟的英姿。于是,它就恹恹地坐在了那里,看着这些身影,生起了闷气。
自知为明,这有多难?好难,因为会对自我失望,因为会发现前途漫漫,实际上自己可能连自己的门口都还没有迈出去。嗯,还是先让这个没有放弃写作的我在家门里再呆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