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严厉的。不但是严厉,甚至严酷到凶狠的地步。这是小时候对父亲的基本认识。
当时间的年轮年复一年的覆盖,小时候对父亲的这种形象认知记忆也就慢慢模糊起来,加上后来自己也为人父母时,出于对父亲角色的理解,也就慢慢变化了。长大后,偶尔的提及也仅仅是在回家时与家人聚在一起,茶余饭后的调侃内容之一。这中间有谈到父亲的凶狠,也谈到小时候兄弟姊妹间打打闹闹时的场景,由于我在家最小,在“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时代,我当然是最受宠惯的了,也是最刁蛮、任性的淘气包。多年以后,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汗颜的。
其实,一直以来,直到现在对父亲的认知都很困惑,不太容易定位出父亲到底是做啥的,相信我们大部分儿女在勾画父亲轮廓时也会生出同样的困惑。我的父亲是被抓过壮丁,父亲还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士,是一名军人;父亲还是那个时候当地中学的校长,记得小的时候还去过父亲在学校里简陋的宿舍。后来,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父亲没做了,好像还被批斗过;父亲还是大队的财会,不知道是会计还是出纳。他有一辆自行车,几乎每天都会骑着它去到临乡临县对账、收款;父亲喜欢喝酒,好像有一次喝了酒,他惯常携带的黑色手拎包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急得要命,所幸后来找到了,吓得以后再也不敢冒失,不过酒还是照常要喝的,没办法,谁让他好这口呢;父亲还会农活儿,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交勤工俭学费,我去找父亲,当时父亲还在田里犁地,当我问父亲说学校要交5分钱时,他停下来农活,没有吱声,默默的从衣袋里拿出一个硬币给我后,又开始了他的农活。父亲在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还做过小商贩,开过餐馆;父亲是当地很有文艺天赋的农民,因为他有些文艺天赋,在那个年代又是一个活跃分子,最终获得了王家二小姐的青睐,在一穷二白,家徒四壁的窘境下娶了王二小姐,也就是我的母亲。顺便介绍一下我的母亲吧,王二小姐是当地有名的王大裁缝的二闺女,能唱能跳,女红活儿极好。记得我刚开始接触服装这个行当,有一批货需要做盘扣,还是母亲教会的,可是现在却忘记了。再后来,慢慢的这个家就开始了,至今兴盛,四世同堂……
对父亲另外一面的认识是在外地求学的那几年逐渐形成的。那个时候,父亲的老态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大病出院以后越来越明显。人也不像之前走起路来带风,说起话来毫无顾忌,直来直去的样子,变得温和了好多。求学期间也只有寒暑假能回家一次,由于一年难得的回家时间,临走时难免每次都眼泪满框转,一步三回首,这种场景至今每每在与家人道别时也是无法改变场景。特别是有一次,至今难忘!记得是暑假末期要返校,父亲本来是惯例要送我到车站的,由于我不想每次站台送别时家人间悲恸的场景,只让父亲送我到楼下打车,父亲没犟过也就答应了,当我坐上车回首看见父亲转身缓缓迈步远行的背影时,眼眶里憋了好久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夺眶而出了!父亲老了,父亲再也不是那个凶狠、独断、强悍到让人害怕的父亲了;父亲老了,微微颤颤的背影中透散出父爱特有的慈祥,微微佝偻的背是父爱特有的温和;父亲老了,背影中包含着这个家成长的岁月痕迹;背影中有一团光环是这个家能得以凝聚兴盛至今最坚实的力量;父亲老了,他不再是年轻时同母亲过激的争吵的父亲了;父亲老了,知道母亲行动不方便,每次同母亲出行都不再不管不顾的独自前行;父亲老了,因为老了,很多时候,实际照顾母亲的人是他,是他每天都坚持给母亲打水泡脚。每每想起,都是有无限感怀!所幸父亲目前虽然90高寿,但到现在还在还每天抄写经书送人祈福。
现在,父亲虽然老了,但父亲的权威可能在逐年减弱,而父亲的爱则开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