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好好活着(1)
收到一封私信,说关注我的原因是想养生。对,大多数人都想好好活着、活着长一些,没人整天想着快点死吧,如果有就是患了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要赶紧治疗。
但是,养生这个词非常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骗子的通行证。电视上报刊上网络上以及社会的各个角落,遍布着打着养生旗号的陷阱。商品大潮之下,养生成为行骗业最安全的保护伞。一旦上了养生的当,后果往往是最严重的,因为损失的不仅是你的钱,还有你和你的亲人的健康,后者则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想好好活着,活得更健康更长久,并一定非得关注我,但关注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此外还有很多明智的选择,让我一个一个地细说。
首先,你要找个心情平静的时候好好地想一想。怎么才能确定心情平静哪?举我本人的例子吧,今天午饭吃得很好但没有撑着,中午睡了一个短觉,该干的事都提前完成了,也没有其他迫切的压力,坐在窗边的沙发上,看着窗外风中的落叶,这种闲到蛋疼的时刻会让人心平气和地检讨自己。
检讨什么?
以下为付费阅读内容
第一个要检讨的是你的整体思维逻辑。如果你相信中国人和外国人体质不同的话,请你去读读关于遗传、进化、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很浅显的那种就可以了,但你必须心平气和地读下去,而不是用你原有的思维逻辑去一边读一遍抵触,要开放你的心灵。
当你了解了人类是怎么出现、现存的人类又是怎么来的,并且了解了基因方面的一些常识之后,你对于人的认识和理解就会上升到新的高度,就不会再相信“如果没有中医,你祖先是怎么活下来”之类的鬼话,你的视野才能跳出五千年文明的思维枯井,放眼于人类历史的真正长河之中。
第二个要检讨的是你对于现代医学的进展及其所推动的健康水平的提高的认知水平。在中国人的认知世界里,有一个东西叫做中医,它和中国的其他那些“传统”一起让人们的思维停摆,总是往回看,在故纸堆和古人的故事传说中寻找答案,这样人们看待其他事情也遵循同样的思维模式。于是世界是动态的,而中国人的世界是相对静止的。
怎么检讨?
还得放开心灵,去了解以前没有机会了解,或者没有端正态度了解的东西。
就说“养生”这个话题吧。很多中国人认为现在和几十年前一样,活到中老年的时候就要使劲养生,用中药调养、吃各种补品,否则就会生病,实际上确实很多的人生病,然后让过度治疗和中医中药折磨得没有多少年寿命了。我们认为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的寿命也一样,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能和贫穷、落后或者战乱的地方相比,就和美国相比吧。
最近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一篇论文,是研究头胎生育年龄和寿命的关系的,这个研究的数据来自Women’s Health Initiative这项女性纵贯性大型研究,这项研究从1991年开始,跟踪了约20000名更年期后妇女,经过20多年,这项妇女的54%活到了90岁。
54%并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有很多参试者还会陆续活到90岁。即便如此,请想一想,在美国进行的这项长期跟踪试验,超过半数的女性参试验者活到了90岁,即便不排除这些女性都是生活习惯很健康的人,但是超过一半活到90岁而且这个比例还会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人们的预期寿命还在不断提高,那个今天出生的人如果从小营养合理的话,半数会活得一百岁的预测可能过于保守了,这一天有可能会提前到来。
靠的是什么?
不是靠中医,也不是靠中国式的养生或者把全世界的草药都吃到肚子里的海淘式养生,靠的是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从而不断地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这是两种认知世界,你必须走出中国式的固步自封的相对静止的世界,走进全球化的不断前进的动态的世界,你的精神才是自由的。
第三个要检讨的是你是怎样获得信息来源,如果你从电视里的养生堂和其他健康节目获取健康信息、从报纸上的健康专栏获取、从朋友圈转的那些“不转不是中国人”等文章里面获取、在百度里搜索、从朋友同事邻居那里听说、或者看中文期刊里的那些论文,你是处于一种不断地被愚昧和伪科学、半真半假科学信息洗脑的状态,要切断这些获得信息的途径,重新建立自己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
哪些途径?
如果你读到这里,恭喜你,这就是正确的途径之一。
请静候下文。
如果你想好好活着(2)
接着上回继续说。
除了订阅虎老师这个正确途径,还有其他途径吗?
当然有,就拿微博来说,有不少很不错的科普作者。具体有谁就不在这个系列里说了,免得跟年底发奖似的,也免得有人又说科普搬运工。
搬运不是坏事,我们搬来的是我们认可的、经过过滤的、可信的科学知识。经常有人质问:你这么说自己研究过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另外一个要检讨的,你要检讨你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会对你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是阐述者亲自验证的,如果你认为在认可一项科学成果之前必须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试验一下,如果你认为科学家都是独行侠或怪博士那样单枪匹马、凭着脑子里的天才想法而成功的,你需要解一下毒,你中的毒有中国的那些旧故事新传说的毒,有国产电影好莱坞大片的毒,请挨虎老师当头一棒:科学研究不是这么回事。
以下为付费阅读内容
以前的中医是单打独斗的,这里有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创立了一套诊治手段,那里有个人根据自己掌握的几个方剂大胆地包治百病。最有良心的也就是读读前人的医书,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看病,或者跟着师傅学徒,学到什么算什么。不这么干也没有其他办法,因为没有一套不间断的医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系统。
现在中医有了这套系统,所以中医学院和中医的临床实践和中成药才大比例的引用现代医学的概念、方法和药物,因为只要这样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质量,才能出疗效。当然也有和从前一样的自学成才的“神医”,但这种“神医”和从前的老中医是有本质区别的。从前的老中医起码有一小部分还有点济世救人的理想。现在的民间“神医”则纯粹为了骗钱,即便他本人是清白的,也只不过是站在台前的贞洁牌坊。
现代医学最早期的情况也是单打独斗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或者有钱有闲,或者太喜欢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的闭塞。在医学发展史上,信息流通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现代医学历史有一个很著名的试验,就是1747年苏格兰人James Lind在皇家海军HMS Salisbury号上进行的坏血病试验,虽然只有12名参试者,还分成6组,因为他要验证6种疗法的疗效,也没有设对照组,但这是现代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临床试验。这个试验证明吃橘子和柠檬可以治疗坏血病,之后在此基础上用柠檬汁解决了海上远航中坏血病这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再之后发现了维生素C,确定了坏血病是因为维生素C缺乏所致。
然而,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了解到新鲜食物能够预防和治疗坏血病,葡萄牙人在通往亚洲航行的中途的一个岛上种植果树和蔬菜,患坏血病的船员在这里疗养,但是因为交流的问题,这个知识并没有被其他航海者所了解。
此后,有人用乔木茶治好了坏血病,同样因为信息闭塞而成为某个文献中的记载而已。在英国,在Lind之前起码有两个人曾建议用新鲜事物或者橘汁、柠檬汁治疗和预防坏血病,但是由于不能解释原因和没有做实验而没有被医学界接受。Lind的试验结果也没有马上被广泛接受。这就是信息闭塞的原因。
人类近代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全球化的信息开放史,当信息流通得越来越通畅了,人类的智慧就不会在消失,就是累积起来,后人就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18世纪末开始,远航的船员们也用不着每一次都试一试Lind的结果对不对,而是直接喝柠檬汁就是了。
今天的科学工作者掌握科学知识,只需要看文献,而不是像不少人想象的那样,去把每一个结果毒验证一下,那些的话科学就只能处于原地打转阶段。正因为人类的医学知识能够积累和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现代医学才能大跨步地前进,尤其是在信息革命之后,其速度超过人们的想象。
在我刚刚从事医学研究的时候,有幸地成为中国艾滋病研究的先行者。在当时,艾滋病被认为是绝症,疫苗和药物接连遭受挫折,直到十几年前,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写下:虽然我们看不到结束,但我们看到开始。
但是,到了今天,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得到妥善治疗的话,其寿命和正常人毫无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我看到了结束。
因为科研人员用不着去重复现有的结果,只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具备的对医学研究以至科学研究的理解。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的知识进入了累积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是在医学领域,无用的东西就要被淘汰,只有有效的东西才能存在,尽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时代的趋势不可扭转。
医学是应用科学,一切最终要落实治病而不是表演、展览和怀旧上。也许将来有个表演性质的医学博物馆,但你我去看医生是为了防病治病,不是去怀旧的,不是去看演出的,因为没有人可以牺牲自己或者旁人的健康和生命去为某种陈腐的东西当祭祀品。
同理,我们所采用的维持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方法,应该是用现代医学方法所验证的确实有效、可行和正确的方法,不是那个疯子神经病的心血来潮,不是故纸堆里发了霉、散着恶臭的垃圾,不是被土鳖海淘用来骗钱的货色,你和你的亲人的健康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不能用来为那个打着民族自尊心和宝贵遗产的庞大吸血鬼行业当人血馒头的。
有了上面这个正确的认识,你才能正确地去为自己和家人看病,才能正确地维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你想好好活着吗?
那就端正你的科学观吧。
请静候下文。
如果你想好好活着(3)
咱们接着科学的话茬往下说。
对科学的不信有两种,一种是愚昧地不相信,沉迷国学易经阴阳五行等等之后,或者忠实地相信中医,还是越土越好那种,这些人对科学是不屑一信;另一种是看破红尘般地不相信,认为科学欺骗了他们,自以为聪明地对科学怀疑一切起来。
看到一位网上科普名人谈科学,他的说法是科学家由于为了拿到资助,所搞的研究都是异想天开、千奇百怪的东西,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毫无价值、甚至是伪科学。对于这种观念,不少人是认可的,每当看到新的科学成果,他们都会嗤之以鼻,进而对科学都变得很不屑一顾。
我理解为什么他会形成这个的观点,当今的科研界,竞争很残酷,为了拿到资助,为了出名,即即便不做小保方、韩春雨,也会为了生存而做一些意义不是很大的研究。当世的很多研究就是这样,我当年也很困惑,因为在中国做的都是对疾病防治而言很有意义的东西,来到美国后,感觉越来越和解决具体问题相脱节。我觉得那位名人也越到这种情况,为了拿到资助要绞尽脑汁去想那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而为了资助可能要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以下为付费阅读内容
但是,科研界并非都是这样。我在中美都有幸参与了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从中体会到了科研与应用的联系。
不是科学欺骗你,是你因为自己的经历、阅历和眼界而误解了科学,如果因此走向了玄学、走向虚无,只能说明你没有好好地活着。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一帆风顺的,科学也一样,它的进步是曲折地前进的,就像在荒野中迷路、在黑暗的洞穴中摸索、在暴风雨中徒步而行,有时候走弯路、有时候不得不折返、有时候不得不躲避风雨,但是终归是前进的。不要只看着那些风雨,要看那些曙光。
就说随机双盲试验的原则被确定下来后,很多过去被认为有效的方法和药物经不起随机双盲的考验,露出靠着安慰剂效应的本来面目。还有一些被随机双盲试验证实的东西,后来发现试验设计有问题而站不住脚。这些并非说明科学不靠谱,而是说明科学具备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正的功能,反之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就不是这样,它们固守着前人的成规,一部《黄帝内经》成了中医界的圣经,相比之下二十世纪的很多医学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前进过程中的铺路石了,更不要说十九世纪的成果,即便是疫苗这种行之有效的东西,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更安全更有效覆盖面更广。
说到曙光,经常有人问对新科研成果的报道。关注这些报道的原意是很好的,但媒体上的这些报道里面的水分太大,不是说研究本身,而是在谈研究的意义的时候,媒体习惯性地能戴多大帽子就能戴多大帽子,最好能够拯救宇宙。国外的报道已经很夸张了,国内的报道加上250个更字,特别是中国科学家的成功,那一说起来就能把地球炸了。
大家如果记性好的话,回忆一下一年前的这种报道,说好的卫星放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都无声无息了?
这些报道的大部分都是实验室的结果,连动物实验都不多更不要提人体试验了,这种结果最终走到临床应用的比例很低,大部分都然并卵了,最好的结局是成为其他人的铺路石,所谓的诺奖成果是要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媒体追求新闻效果,因此能夸就夸,反正夸完了就跟放个屁一样,这些报道才应该一笑置之。相反,那些确实有意义的成果,媒体报道得很不够,尤其是大型临床试验或者长期流行病学追踪的结果,因为往往结果看似平淡,或者只是验证、再验证之前的结论,媒体觉得太乏味了,他们希望有个研究说从现在开始应该吃屎喝尿了,这才叫科研大新闻。
了解科研的新进展要看文献,或者去报道科研新结果的专门的网站,媒体上的科研新进展经过了筛选不说,往往还添油加醋,不是一个正常的途径。至于看书来获得科研新进展的信息,就更没有谱了,不过,虎老师的新书除外。
作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为什么要掌握科研新成果?虎老师的主要目的是写在科普文章里面,你们哪?也许可以用来炫耀:我跟你说,刚刚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发现骨质流失和老年痴呆有关联。
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和自己联系起来,希望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修正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就没有必要对那些基础研究或者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东西太上心。比如某个团队在病毒培养方面取得了能够在顶尖杂志上发表的成果了,你们希望虎老师说什么呀?就说这个东西真有报道里面说的那么强大,也只是对现有研究和技术上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能不能被应用还很难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因为这个结果,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得改改?还是我们因此吃什么不吃什么都要重新考虑了?
真正值得关注并过过脑子的是这样的研究:
问:京老师,你好,我有个困扰了很久的问题,想了解下,就是:烟龄40年的人,现在戒烟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反作用,因为在天朝的百度有看到因为长烟龄的人因为戒烟,人都走了。说是戒烟后出现了癌症。望回复!”
答: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的结论是在任何年龄戒烟,都能够减少70岁之后的死亡的风险。所以不仅要戒,而且要马上戒烟!
这是NIH的一项对16万人随访6-7年的大型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结果才是我们值得了解的。
此外,如果你想好好活着,不仅要少信百度,而且要少用。
信谁呀?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相信你的选择。
并请静候下文。
如果你想好好活着(4)
就顺着戒烟说下去吧。吸烟对健康不好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健康常识,作为专业人员,肯定更没的说了,但是还真有个别中医和挂着中医招牌的人因为逢现代医学必反,丧心病狂地连吸烟对健康有害这个共识也反。
对于这种人就让他们尔曹身与名俱灭吧,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不少人认为偶尔吸一两支烟没有什么,然而刚刚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便平均每天吸一支烟甚至更少,也足以将死亡的风险升高64%,证明吸烟是没有安全剂量的。
吸烟者不仅自己不想好好活着,还连累着周围的人一起不能好好活着,因此是一种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戒掉的恶习。很多人明知吸烟害己害人,可就是下不了决心戒烟,还有很多人戒烟多次,回回半途而废。戒烟确实有难度,但如果你是一个希望能好好活着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有社会公德心的人,就不可能戒不了烟。
对于那些还在吸烟的医学专业人士,只能说太遗憾了,这不仅仅是吸烟与健康的问题,而且是职业修养和道德的问题。
以下为付费阅读内容
说了上面这些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管你学习和掌握了多少正确的健康知识,不管你在健康相关的问题上的观念多么靠谱,如果你不做,对你是否能够好好活着是毫无益处的。当然你可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传播这些知识,但人在健康上必须是自私的,因为你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
戒烟是其一,减肥是其二。虽然这个社会胖子居多,但瘦是时代潮流,而且是健康的时代潮流,除非那些恶瘦的情况。减肥有助于健康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人的形象,增强人的自信心,在精神方面获得很大的收益,也是一举数得的事。减肥同样很难,减下去后控制体重更难,但再难难得过一死吗?
能够减肥和控制体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习惯,很多人常常用管不住嘴、贪吃以及吃是生活的主要乐趣作为理由,这些都是借口而已,也都是想当然而已。你没有试过吃健康饮食,就断定健康饮食很难吃。这只能说你还待在树林中,没有见过真正的森林。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不要说国家的兴亡、民主的命运、人类的前途、地球的未来这些事情操心也是白操心,即便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大多数事情不是我们升斗小民可以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说比现在更好的生活,我们还能改变的是让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变得更好,或者说在健康上追求最好的结局,这就叫好好活着。
有句老话叫人比人、气死人,不仅指的是在财富和相貌个头上,在健康上也一样,不要做横向比较,有些人你我比不了,那些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也不可效仿。比如现存最老的人瑞是意大利的一位117岁的老妇人,她的长寿秘诀是每天吃两个生鸡蛋、年轻的时候离婚后一直独身,你们要学吗?即便学了并坚持下去,也不可能活她那么久,因为她和其他活过110岁的人都有一个东西是你我无法相比的:基因。
就像在当今中国社会不能和别人拼爹一样,在健康上不能和别人拼基因,因为你我的基因来自各自的父母,基因好也罢坏也罢,就这样了,没有反悔的可能,将来有可能在出生前进行基因编辑,但咱们这些人是不要想了。
也许我们在健康上努力了,最终还是会得慢性病,甚至患很严重的疾病,这并不表明我们做的不对,而是基因的原因。就拿癌症来说,能够预防的癌症大约在30%左右,也许随着癌症研究的进展,这个数字会越来越高,但相当大比例的癌症不是我们所能预防的,其他慢性病比如糖尿病也一样,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来预防,还有一些则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
那么是不是就放弃努力了?
不是,因为你不是和其他人比,而是和你自己比,只要你在健康上努力了,你的生活就会比不努力强。你的慢性病会来得迟一些,你的生活质量会变得好一些,你的小世界会变得光明一些。
爹妈无法选、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努力争取你最好的结局。你我所能真正掌握的和追求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最佳结局。
读到这里的朋友,让我们隔着屏幕,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很不省心的世界里居然还能有值得用余生去做的努力而击一下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