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台湾女作家,其写作血色旺盛过人,收敛不住分文学功底。但一般年轻的人会喜欢简媜。她身上有着浓厚的学院气,对她而言不知是好是坏。但其文笔颇有匠心。耐人寻味,读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有人说水问不够成熟,女儿红集大成,但其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是我很喜欢的两本书。其一生也是颇为励志。年幼丧父,而在女儿红一书中,疑似写到自己大学时的恋人在四月裂帛一文,好在有百度,其人疑似是名叫张错的诗人,至少比简媜年长15岁,故被冠以“恋父情结”也不奇怪。四月裂帛起草于张错身患重病时,描写两位知音的交往对话,对爱情生命的讨论,以此就可以推断,两人交往过,而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在恋人离世时表现出的大气与镇定,实在令人钦佩
当市集悄悄撤退,夜也恹了,我打起一枚长长的呵欠,你说:“走吧!回家。”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归途。这城市无疑是我们巨构的室家,要各自走过冗长的通道,你回你的卧室,我有我的睡榻。
那么,的确必须用更宽容的律法才能丈量你我的轨道。你不曾因为我而放弃熟悉的生命潮汐——不管是过往的情涛、现实的波澜,或即将逼近的浪潮;我也不必为你而修改既定的秩序——我有我不能割舍的人际、工作的程序,及关于未来的编排。当我们相约,其实是趁机将自己从曲曲折折的轨道释放出来,以大而无当的姿势携手、寻路。你四十过二的音色里仍留有不肯成熟的童话(要不,你怎么老是叉橡皮筋偷袭我!);我二十又七的华容仍忘怀不去初为儿女的恣意(挺喜欢捧你的大手,一支一支地啃你的指头!);你时而化童时而老迈,我时而为人时而原兽,我们生动地演出内心被禁锢的角色,以城市为舞台,行人当盲目的观众。那些令人疲惫的典章制度不容推翻总可以暂忘,你虽然抱怨半生颠踬无以转圈,我却不曾怂恿你或然言弃——那些包袱早已变成心头肉,在我们分手后仍然继续由你背负的。如是,我期望每一次相聚,透过理智的剖析与情感之疏浚,更助益你昂然驼行。我深知,情会淡爱会薄,但作为一个坦荡的人,通过情枷爱锁的鞭笞之后,所成全的道义,将是生命里最昂贵的碧血。因而,你可以原始地袒露,常常促膝一夜,谈你孑然成长的大江南北、谈梦幻与现实互灭、谈你云烟过眼的诸多女人、谈你远去的妻与儿女……常常,我看到那一颗三十多年未落的噙泪
(选自四月裂帛)
结局是悲伤的,没有甜蜜蜜的告别。全文气氛的渲染尤为独特,未有过于悲伤,却也写出心中一抹伤意。
本文个人主观意见居多数,过多的是自己的表白与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