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上学,应该是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叮嘱我们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这个事作为每天必查的家庭作业。
当时我很排斥这个作业安排。有什么可写的啊,真是一件无聊的事,也不知道记下来有什么作用,所以我都把它当成痛苦任务去对待,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情而已,写一堆不着边际的话,能尽快把规定的字数凑齐就是最好的方法。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会换成“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数着字数去写,能多用标点符号,尽量多用,实在是想不到话题,就写今天吃了什么饭,喝的什么汤,味道怎么样,等等。
这一切都是因为:如果不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会受到处罚-竹鞭子打手心。尤其是在冬天,同样的力度,同样的竹鞭子,打在手掌会更疼。那段时间见到竹鞭子都有心理暗示,今天又要被抽了……
过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那位逼我们写日记的老师换班级了,听到这个消息大部分同学都在“庆祝”,这件痛苦的事,终于可以结束了。
这个事过去了有十几年,现在,没有任何人约束的情况下,我又开始写日记了,对于这个举动,自己很是意外。
都说主动做一件事情和被动做一件事情,结果必然不一样。如果不了解一件事情背后真正的价值,我觉得是无法做到主动的。在我看来,要说去衡量日记价值,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写一点,每天记一点,偶尔翻翻之前回看下,细细体味自己的心路历程也算是一件好事啊,至少知道当下的自己在一个怎样的状态。
不管如何,至少这不是一件坏事,笃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