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让自己受那么多委屈,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他们只看到自己失去的,而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身体,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都是另外一些人很奢望的东西。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珍惜自己手中所拥有的东西,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富足,才能感觉到幸福快乐。
很多先天或后天残疾的人,要比健全人更难在世上生存,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会更大,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努力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个人。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时突然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却失去了视力。刚开始,她不能适应,大哭大闹,乱发脾气。但是后来她遇到了沙利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沙利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海伦凯勒开始用触觉认识世界。她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海伦凯勒学会了盲文,读了很多书,变得心灵强大。经过努力后,海伦凯勒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人,光荣毕业,后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写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伟大著作,畅销全球,数年不衰。海伦凯勒被誉为人类意志力最伟大的代表,她对抗生活的勇气,鼓舞了无数在痛苦中悲观失望的人,令他们重新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作品文集中的一篇散文,作品文字优美,感情细腻,表达了她对光明的渴望,启迪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天。
在作品中,海伦凯勒规划了给她三天光明时,她打算怎样度过这三天光明时光的。
在光明的第一天,凯勒想看看身边的朋友。白天时,她会把身边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的样子都看清楚,牢牢的记在脑海里。把熟悉的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房间里的小摆设,壁画,地毯的颜色形状都记住。黄昏时,到森林里去散步,记住大自然的样子。
光明的第二天。白天时凯勒打算去自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她想了解艺术,了解历史,借助艺术的魅力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晚上时她想去电影院或剧院,看看艺术的动作之美。
光明的第三天。海伦凯勒想在人类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她想去纽约市区,走遍城市的各个角落,看看人们忙碌的样子,看那些令人快乐或者忧伤的景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所描绘的三天光明时光的生活,虽然是海伦凯勒幻想出来的,但是从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海伦凯勒对于生命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文章最后,凯勒奉劝身体健全的世人,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好好利用自己的感官,善用自己的天赋,就会为大自然一点一滴的美好而感动。
人们总是对所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直到失去之后才懂得他的重要。从现在开始,从此时此刻开始,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吧,好好感受身边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亲人朋友的关爱,我们会觉得自己真的已经很幸福了。
俗话说:知足常乐,这是前人的智慧。只有珍惜自己拥有的,才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