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社交的本质》。不得不说,是冲着扎克伯格这个姓氏去看的,对Facebook历史的好奇。然而,书名简直就是个噱头,作者是Facebook CEO的姐姐,主管市场营销,虽然在Facebook创立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本书并没有讲太多Facebook的发家史,着重的还是作者对社交、对社会化媒体的思考。并非没有内容,只是一章可以讲清楚的事情,用了一本书显得有点小题大做,或者说内容有些冗余,反反复复讲的是一件事。经常会看到一些倡议,比如说每天离开手机一小时或者手机不要带进卧室,理由是你没有那么重要。可是真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要求能及时接听电话、回复信息,比如需要24小时待机的工作,比如需要随时能联系上你的家人。注意力是一种资本,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人和事上,而不是浏览各种新闻、视频、贴吧。希望今年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第二周,《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五一的时候,琴同学分享了一篇文章给我,回来后偶然看到这本书,居然是这里的一个章节。听作者娓娓道来,有一种与美好不期而遇的感觉。看的时候,经常会觉得相见恨晚,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但转念想想,现在也不晚。看起来像是励志鸡汤,但作者没有给你讲各种大道理,也没有给你的未来画饼,更多的是从细节处着手,告诉你一步一步慢慢来,告诉你颓了也可以在泥坑里趴一会儿,告诉你有些困境没那么容易走出来,但最终过去会过去。以前的自己,太过焦虑,因此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过分的要求。好巧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演讲《别让任何人打破你的人生节奏》,再看看这本书,发现自己找回了一些状态,十年前还是学生时的状态。看书、跑步、好好睡觉、早早起床、下班走走、努力减肥,不慌不忙,感觉很好。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才有足够的力气去生活,才能与这冲突的世界和解。
第四周,《偷书贼》。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看完之后一声叹息。我一直都不懂,为什么要发起战争,为什么不能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资源共享呢?统治者为了一己私欲,让千千万万的人在生死线上徘徊。莉泽尔是幸运的,她失去了弟弟、告别了母亲后,遇到了善良的胡伯曼夫妇,尤其是爸爸汉斯•胡伯曼,给了她最初的温暖和安定,遇到了最好的朋友鲁迪,还有犹太人马克斯、镇长太太。最重要的是,在莉泽尔最悲伤绝望的时候,她拥有了一本书,并从此开启了阅读之门。文字的力量,或者说阅读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安抚了莉泽尔无数个噩梦之夜,安抚了防空洞里惊恐的人。莉泽尔对文字是热爱的,可是她心里也有愤恨,因为纳粹也是通过文字一点点地洗脑了德国人,触发了战争。在生与死面前,我们会忘记平时的恩恩怨怨,我们会面临各种抉择,家人或活下去的机会。马克斯对生的渴望,无法指责。在承诺与生死面前,汉斯坚持了自己的承诺,是最大的良善。结局,有太多悲伤,但马克斯与莉泽尔的重逢,是否给了读者一些安慰。
PS:阅读进入疲软期,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