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美丽的鸢都潍坊,我听了北师大体育研究院毛振明院长们一场讲座,他谈到的教育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
孩子(不是特指,是泛指)读小学时,测试跳高。孩子跳了一次,没过;跳了两次,没过;跳了五次,仍然没过。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当老师再次要求孩子去跳时,家长火了,上去指着老师骂:“你有病啊!孩子都哭成这样了,你还逼他跳!你分明是在折磨我儿子!”然后转身拉住孩子的手:“走,跳不过去,咱不跳了!”
几十年后,这孩子已经成人,参加了工作。当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会想起小学测跳高那一幕,想起妈妈说的话,然后告诉自己:“没事,工作难做,我不做就是了,反正爸妈有退休工资,可以养活我。”
我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吃苦精神,缺少责任意识呢?难道与现在的家庭教育没有关系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见到这样一幕:
娇嫩的小宝贝趔趄地向前跑,年轻的父母(或者是年老的祖父母)紧跟其后。忽然,孩子被一块碎石绊倒在地,哇哇大哭。年轻的父母赶紧跑上去,一个快速抱起孩子,又是掸衣服上的土又是吹摔疼的地方,另一个用力拍打那块无辜的碎石,嘴里说:“都怪你,把宝贝绊倒了!宝贝不哭啊!看爸爸打它!”说完又是几下子。
其实,摔倒带来的疼痛,孩子是完全可以承受的;摔倒的责任,也是必须让孩子承担的。父母应该很冷静的说:“宝贝,我知道你身上有点疼,想哭就哭几声吧。但是,哭是减轻不了你的疼痛的。以后走路时注意路面,你就不会再摔倒了。”
可惜,现在的家长缺少专业家庭教育的指导,现在的社会缺乏专业的家长学校。于是,父母空有满满腔关爱,却把这关爱转化成了无原则的溺爱。他们觉得,给孩子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文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成长为最好的人。他们不知道,培养孩子最好的品质,孩子才能成长为最好的人。什么是最好的品质呢?最其本的,就是吃苦耐劳精神和担当意识。
可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又给了孩子什么呢?
一名女生,无故旷课去K T V,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居然会帮孩子撒谎,说孩子感冒了在家休息,孩子自己返校后却在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K歌经历。这样的孩子,成年后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吗?一名男生,自己淘气摔伤了脚,老师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家长赶到后居然指责学校的安保措施不到位,要求学校赔偿孩子的精神损失。我在想,如今频发的“碰瓷事件”的主人公,或许读书时就有如上经历。
如今,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放弃,一大批学困生就是如此产生的,这其中,难道家庭教育不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学生遇到一点儿挫折就自杀,受到一点儿批评就迁怒于老师攻击老师甚至弑师,难道家庭教育不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吗?
在孩子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做家长的,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更要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其实,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站着一个问题家长。因此,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该有学习意识,多读一些家庭教育书籍,全程参与孩子的教育。
教育孩子,家长不缺席,孩子才会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