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甥以663的成绩被同济大学(国豪精英班)录取,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犹记得他中招考试那一年,经过层层筛选有幸被招飞选中,最后就看中招考试成绩,用他班主任的话,考试就是稳过的事儿。结果却考了580多分,跟招飞要求相差几十分。无奈继续读高中,进入了我们县的重点班。
进入高中的第一次测试,他甩开第二名70多分的成绩跃居第一名,接着进了清北班。高一的清北班200多号人,高二100多号人,高三40人。他有幸一直在清北班里呆着(他说这个要感谢他的班主任)。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又以全校第7名的成绩证明自己。
中招那次考试属于意外,也在意外之中。他的成绩就是这样不稳定,有时候前十名,有时候100多名,中招那次可能加上考前两个月不停的去济南军区做体检,耽误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毕竟一个九年级的孩子,情绪和定力还是不稳定的。后来考上高中,生活归于平静,自己的成绩也就显露出来了。
据他自己说,他们班5点多起床,将近11点放学睡觉,比重点班晚睡30分钟。高三这一年的时间,其中1/3的时间都是在考试,其他时间都是刷题找手感。老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导。我以为学校管理他们比别人更严一些,其实不然,他说,学校对我们很宽容的,有些学生上课时候烦闷的话就逃课了,也不予追究。我们在教室碰到不会的题型,就喊着几个人出去讨论,直到找出答案。其实有时候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解答,不过他可以在网上搜索答案。然后老师在结合班里不会的题型,就在各个题库进行搜索同类型的题,进行整理分类,再发给我们做。好多时候老师都会拿着题,问我们怎么做?很凡尔赛吧?考试结束,他还有一堆的题没做,没有得出结论,这是不是像搞科研一样,做着做着就没有方向和思路了,需要重新去规划,只不过对于这些孩子,时间有限,他们只能放那了,再通过其他类型的题目找到灵感吧!
我以为这个班的40个孩子,天赋异常,不需要刷题来提高自己,其实不然。他说,也许我们开始确实是因为聪明才进入这个班级,但是为了适应高考,我们也需要不停的刷题找手感,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到最后最重要还是踏实,如果你再聪明,如果缺了踏实,最终仍被淘汰,比如之前被清北班刷掉的学生。他老师还教育他们,一部分聪明的孩子,因为不踏实就算高考考出好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之后放松了自己,不再踏实学习,进入社会慢慢也是一个平庸的人。不论老师给他们说这个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踏实”确实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因为不论你上的什么学校,但是最终都要进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
以他的成绩,去复旦,交通都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有可能选不到自己心意的专业,而同济大学的专业两年内可以不用选,而这个国豪书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瞄准智能科技、先进制造、数字城市、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打破专业壁垒,关注个性发展,“一人一策”......而这些正是我外甥的梦想——搞科研。他要的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真本事,搞科研来不得一点虚的。
他在高三的考试中考过班里第一名,考过班里最后一名,这种落差考的就是心态。强者可以做到卧薪尝胆之后的独霸一方,而内心软弱也会有一蹶不振后的自刎江边,人生而有别,也有各自的意义。也正是这一个个强大的内心,告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心处落差中,做到不卑不亢,方有来日,外甥,你做到了!
当然,他还强调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环境,运气等诸多因素。他说他一个初中同学,学习特别好,上高中之后,成绩下滑了,结果几年高考依然考的不错,有些孩子是慢热型的,换一个环境,他需要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凭借自己好的根基,依然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即使有部分孩子一直踏实,成绩总是平平,但这绝不会影响他在社会中的优秀,毕竟踏实的人未来都不会差的,有时候只是运气差点,只要坚持,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的。
高中三年,虽然压力大,但那却也是青春记忆里最美好的一段日子。相信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可行的,也许你现在看不到未来的光芒,但是记住黎明前的黑暗也许漫长,但却阻止不了阳光洒满大地。
是的,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未来可期,没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