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巷
01
2012年山东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刚过二本线。填报志愿的时候去咨询班主任,他很随意的说了句,你这种成绩随便填个省内某个二本学院就行了,然后转头就去给成绩好的同学指导了。虽然我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每一分都是我用半条命换来的。
班主任的态度确实很敷衍,我却也无话可说。我和表妹是同一年参加高考的,舅舅也是一名高中老师。从班主任那里回来后就去找了舅舅寻求建议,他也告诉我我的成绩如果在省内或者附近城市报学院类的二本比较靠谱一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报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这样的话上好二本的几率高一些。
02
于是我们就开始找一些靠近边界省份的学校,舅舅开始为我找了黑河学院,想到黑龙江冬天冰天雪地的样子我当时就懵了。所以就继续找,后来找到了西北的一所大学,虽然也很远,但是它的好处是它是一所211大学。
去那里上学之前,几乎家里所有人的意思都是想让我留在那里考公务员的,因为有一些亲戚在那里当公务员,而且那边的公务员相对家里来说特别容易考上,工资待遇也很好。我自己当时也不是很懂,所以开始的目的也是想着毕业了留在那边考公务员。
03
上了大学以后,和全国大部分新生一样,认为自己经历了那么煎熬的高考,刚上大学第一年就应该让自己先享受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所以大一基本上就是各处玩,又因为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就觉得自己相比其他学校的同学赚到了,小日子过的像个活脱脱的小王爷,吃的好,喝的好,每顿饭都必须有一瓶饮料,时不时大家出去吃馆子。
除了有作业,否则绝对不会踏进图书馆一步,更别提看书了。大二的时候,开始学专业课了,我本身基础不好,电气专业的专业课也比较难,因此图书馆去的也勤了很多,专业书看累的时候也开始扒拉一些文学类的书看看。
这一年里听说很多毕业的学长都去了当地的国家电网或者其他一些电力公司,薪资待遇都很好,而且那些公司在我们学校招聘的力度很大,基本上去了都是能过的。这个时候自己也琢磨着可以和大家一样去国网工作,毕竟工资这么吸引人,说出去也好听。
04
大三的时候,没有了大一的稚气,在大二那年读的课外书和身边的一些同学的事情也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从家里到学校要坐将近40个小时的火车和8个小时的大巴,这里的交通很不方便,前两年的往返让我觉得很疲惫。而且想到以后如果在这里工作基本一年回家一次,结婚生子以后,我的孩子还要生活在这么一个闭塞的地方,无法接受和内地同龄人一样优良的教育,我就有点不甘心。
和家里同学联系得知他们基本上都是要考研的,因为家里就业压力特别大,考研几乎是所有人的不二之选。在我们学校这里轻松的就业环境之下,很难萌生考研的想法,况且我们学院自建院以来甚至我们学校除了每个班里有一两个保研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人选择考研这条路。
但是如果选择轻松就业,就必须要留在当地。这时,我得知隔壁班一个同学也有考研的想法,我们俩一拍即合,开始了这条别人看来毫无胜算的道路。
05
正式开始准备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几乎缺少我们所需的一切考研必备条件。
考研辅导班、考研自习室、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个大众考研的环境,统统没有。甚至有些老师还不支持我们考研,他们可能就觉得就业环境那么好,还考研做什么。
或者是觉得在我们学校那种环境下,自己考研能成功只能是痴人说梦吧。教室从来都是情侣约会的地方;图书馆总是有嚼口香糖吹破的声音、闲聊的声音;辅导班只有公务员培训的。
06
每天清晨,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我们已经背起书包去食堂,买一张馅饼边吃边讨论着各种学习资料获取方式。
在上课的人潮开始的时候,我们便结束了我们在教室里的晨读,拖着疲惫的身躯,背负着不被人认可的梦想,像异类一样在人群中逆行,去图书馆寻求一个安静的角落默默耕耘。
我考数一,战友考数二,因为我们专业没有考研的,其他考研的人因为很少,几乎是遇不到的,每次遇到不懂的题目都是我们用各自有限的知识来讨论。
有一次整理了一些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去请教高数老师,他问我为什么做这么难的题。我回答说要考研,他很既惊讶又感叹的说在咱们学校选择考研,你还挺勇敢的。
07
因为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复习的效率并不高。所以只能尽量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很多课程我们都不会去上,甚至专业课。
或许这种方式不合适,只是我们没得选。走上考研这条路本身就背负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我们这种情况,我爸还告诉我说就业环境这么好,非要瞎折腾,如果考不上,老老实实回去找工作。
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还会针对我们,甚至拿我们做反面教材。因为害怕自己失败,也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大四上学期下旬我和战友去一个离学校很远,很偏僻的地方租了一间小房子备战考研。
辅导员是我的班主任,特别感谢他支持我们,我们出去住的那段时间请假都是他批准的。
08
那里的冬天很冷,我们买了一张简易的双人床,一张桌子和几个椅子,把自己的铺盖搬过去,便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备战。
因为住的很偏僻,附近没有卖早餐的,饭店也没有几个,我们那里基本上没有送外卖的,所以入住之前我们把附近所有饭店都问了一遍,问是否能给我们每天送餐,最后只有一家四川的老板愿意。
我们会一次性买20个卤蛋,几袋火腿肠和两袋奶粉,这基本上就是我们10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都是点外卖,这样每天就可以剩下来很多时间。
你永远体会不到连续两个月早上吃卤蛋,每天吃同一家的面条,没有油水,没有蔬菜,没有水果,偶尔见一下太阳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我们把自己像囚犯一样困在一个房间里,每天从早上6点钟睁开眼到晚上12点或者1点钟不停的学习。
09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在一个封闭的地方很容易变得抑郁或者暴戾。我们也会出现这种状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幻觉,觉得自己好像不是真实存在的。最后的结果只能互相加油打气,谁都没说过放弃。
再没有其他人能理解我们当时的心情。因为冬天比较冷,房子里也没有暖气。为了防止自己感冒,每天穿着羽绒服,外面还要再裹上一件军大衣。其实面对考研这件事,我们都是没有任何底气的,虽然每天一秒都不敢耽误,心里还是很怕。
同班同学都在准备就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在这样一个地方,过这么一种生活。万一我们失败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学校虽然是211,但是回内地就业毫无竞争优势。
唯一确定的是一定要离开这里,唯一的办法只有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有时候,我会盼望自己能感冒,这样就可以强迫自己停下休息一会,当生病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时候,说明你真的已经在玩命了。
10
那里天亮的很晚,早上考试的时候天还黑漆漆的,路上没有路灯,我们穿着军大衣,战友还特意买了一双加厚的棉鞋,我们都穿了好几双袜子,生怕身体出现一丝丝的不适。
我们那里整个市考研的人包括学生和在职的一共就100多人,和其他考生相比我们两个像进入现代世界的山顶洞人。每场考完都觉得自己要完蛋,随着考试的进行,每次考场里总会少那么一两个弃考的人,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完成了所有的考试。
最后一场结束后,我们在那所高中门口向它鞠躬,为了感谢它提供考试的地方,也为了感谢它为我们提供完成梦想的平台。
回去以后我们两个像被放气了的气球,考前所有考完吃大餐的计划此刻都已经没有力气去执行。就那样安静的躺着,回味我们经历了的一切,仿佛一场甜蜜的噩梦。
11
下笔的时候本以为自己会有很多励志的话冒出来,但是整个过程中自己出奇的平静,没有任何感慨,只觉得我们尽了本分而已。
或许是这个痛苦的过程太漫长,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了我们对梦想的热血和渴望,没有那一刻更重要更励志一些。
人生本该如此,如果对现状有所不满,为何不放纵自己做一次“赌徒”,往往人生重大的改变,就发生在你一直以来都不敢踏出的那一步之后。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那段足以一生铭记的岁月,也献给所有为了梦想披荆斩棘的人。
我是雨巷,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