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海迪的《绝顶》,一路都有一种激情在心底冲撞。如果说三毛的感情太丰富,张爱玲的故事太悲情,那张海迪就是满满的正能量。偶尔,因为眼睛的疲劳合上书本时,我总会想,这本书、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都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可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却能把遥远神秘的雪山写得让人神往,让读者忍禁不住,跟着她的文字一步步往前走,一次次向前冲。
如同张海迪在前言里说:
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其实,对于每一个思想精神都正常的人来说,心底里都曾潜藏过一个要努力奔赴的梦想之地。年少时,老师在课堂上问我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会满怀激情地回答: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做宇航员,我要做企业家……那时候,我们总是满怀憧憬地注视着遥远的梦想,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漫长的求学、成长、工作、生活等一重接一重的压力中,梦想渐渐被冲洗的痕迹模糊。当然,我们也曾经企图向它攀登,就像《绝顶》中的主人公肖顿河向雪山攀登一样,不同的是,肖顿河在长达十年的坚持中,能够抵抗饥饿、寒冷、思念,甚至失去至爱的痛苦,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是在一次、两次或者三次的碰壁打击后退回原处,摇头放弃。
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位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说:你是个很有写作天赋的孩子,只要努力和坚持,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当时听到老师的这句话,我真的是热血奔涌,激情满怀,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实现老师的预言。并且,我在发这句誓言时,仿佛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上,台下,是无数双羡慕敬仰的目光。
眨眼间,我已年过四十,距离当初发誓的年龄已经相隔二十多年。遗憾的是,二十多年过去,梦想依然还是梦想,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在遥远的地方若隐若现。当然,这些年我也曾朝着这个梦想努力过,但在一次次退稿中,终于停止攀登,退回原地。我找尽一切借口阻拦自己的梦想,我在握着退稿信时对自己说:梦想终究是梦想,它换不来柴米油盐,换不来华服和LV,我还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赚钱吧。还有的时候,我甚至告诉自己安于现状,守着目前的安稳生活便好,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有很多次,我对着自己发誓,从明天起,我一定多看书多练习,甚至用万小时定律来鼓励自己。在激情未退时,辛苦地在本子上画上一万个格格,决定每努力一小时就在其中一个格格里画个勾勾。可是没几天,这个画满格格的本子,就会在琐碎的家务和无聊的社交中渐渐被我冷落,直至落满灰尘。就这样,我一次次从攀登梦想的半山腰退回生活的大本营,再后来,干脆完全放弃,在平凡平淡的生活中庸碌度日。
作家艾小羊在《爱不爱自己,只看这一点》里说:
当你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去实践。即使最终的结果,偏离你的目标,但比起什么都不做而言,你还是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
实现对自己的承诺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梦想负责的精神。《绝顶》里瘫痪在床的安群,在国外遇到挫折的丁首都,在音乐学院的小隔间坚持练琴的肖五洲……他们都是努力实现对自我承诺的人,最终,克服一切困难,登上了梦想的顶峰。
当年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而为人,既然闯进这个世界,就应该不辜负自己,努力地活一回,纵然沿路风雪交加,纵然会伤痕累累,也要拼尽全力向上攀登,直至登顶!
在每一个醒来的清晨,告诉自己:梦想面前,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