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蜗牛爬行者
01
前不久在外国网站上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现在中国存在的租男友(女友)回家过年的现象。很多和父母不住在一起,在外地工作的男女青年,实在扛不住父母每天的催婚电话,无奈之下租个假对象回家过年,好让父母暂时放心,不再追问他们。
在采访中,记者问那些租男友回家过年的女性,问她们难道不怕事情露馅了,父母知道之后的后果吗。回答基本都是一致,她们都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无奈,父母太急了太迫切了,让她们只好出此下策,最起码能换得一段时间的清静,躲过一时是一时,实在想不了那么远。
当记者问道她们为什么还不结婚的时候。其中的绝大部分女性都表达,目前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不想因为到了年龄就随便找一个人将就过日子,曾经尝试过跟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可是都失败了,所以后来只好尽量不和父母谈到这个问题。
在视频当中,父母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女儿终于带回来对象,都纷纷喜笑颜开,感叹自己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不知这些父母知道真相之后,会作何感想。
02
在中国,这种在适婚年龄下仍然单身的人所承受的来自家庭乃至社会的压力很显著。女性和男性相比,这种压力格外大,因此,有了“剩女”这一说,而没有“剩男”这一说法。
满社会都充斥着,“女的过了多少岁就嫁不出去了,“生孩子的黄金年龄都过了看还有谁要你,”之类的言论。这种言论将大龄女青年推上了压力的风口浪尖。
近段时间,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很火热,这档节目和其他相亲节目最不同的是,父母现场把关。参加节目的男女大多数都不到三十岁,有的甚至二十出头,但父母却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更有焦急的父母把户口本都带到了现场,打算着一牵手出现场就直奔民政局。
在这种情况下再看那些租男友女友回家过年的大龄青年,也不是不能理解了。父母理解自己还好,遇上横竖讲不通,只一个劲地催婚想抱孙子的父母,除了直接领回去一个对象,其他好像真的没有说服力。可眼下对象不能乱找也不能将就,只好先租一个假的给两老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那些还单着身,仍然坚持自己想法,与来自四面八方压力抗衡的大龄青年们,也着实不容易。压力很容易使人向现实妥协,特别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支持自己的时候。你要去抗衡,去守护自己坚守的东西,那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一些代价,这些代价可能是他人的指责和白眼,然而也有可能是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对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传统思想对人所能产生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我们对单一的生活模式表现出了不满与厌倦。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突破传统突破束缚。人们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不像是从前贫穷年代的吃饱穿暖,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人们对婚姻对爱情表达出了更高的诉求,我们不止要一个可以一起用劳动致富的人,我们希望ta能和我们三观契合,志趣相投,是一个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一个灵魂上的伴侣。然而这个要求,并不好达到。
很多到了所谓的结婚年龄还在单着的人,可能都在等待着这样一个伴侣的到来。
03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很多人“歧视”单身?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在1000名已毕业的大学生中,采访他们对单身和已婚人士的评价,年龄设定为25岁,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采访者用相对消极的词汇去形容单身人士,比如自私,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而用与之相反的褒义词去形容已婚人士,如成熟,有责任感,稳重。
当年龄设定越来越高的时候,例如让他们对一个40岁的未婚人士和已婚人士做出评价时,褒贬的差异会更大。
即便美国现在有百分之40的成年人都是单身状态,在社会中仍然有对单身人士的消极态度。其中另一个调查是采访房东更愿意把房子租给未婚人士还是已婚人士,百分之70的房东表示自己更倾向于租给已婚人士。
为什么很多人对单身人士抱有消极态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防御和保护机制,“人应该结婚,结婚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是古往今来在大部分社会中占有主流的一种思想,在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灌输下,大多数人都会很自觉地拥护和保护这一绝对占有主流的思想。
因此那些”对结婚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深以为然的人,会很本能地抨击与之相反的立场,来证明自己身为主流人群立场的正确和不可动摇性,我们是“正常的”,符合主流的,你们是不“正常”,非主流的,所以我们是对的,你们是错的。人总喜欢以抨击与己见不同的观点,非得证明别人是错的才能彰显自身的正确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不容置疑不可撼动的,就拿目前来说,无论在哪个社会,单身人士仍然是少数群体,少数群体要去反抗主流群体,总是不占优势的。
在这种情况下,话语权总是掌握在主流群体手中,少数群体得向他们呼吁理解和包容,主流群体可以拒绝可以不干,除非你到我们这一群体来。结果总是,大多数少数群体的人们上交了兵器,只有少部分人站在原地继续做着流血的抗争。
无论在什么时候,坚持自己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旁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但只要坚信自己没有错,那么没有人可以使你投降。
有些路纵使走起来是孤独的,但只要它是通往心灵的方向,又何须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