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朴树、周晓欧:跨界歌手
家里的电视很少用,最多的就是来人之后的背景音。
但一开就关不掉了,因此有一搭无一搭地看了几个节目,比如今晚的《跨界喜剧人》。
这是最近看过的第二个跨界系列,上一个是《跨界歌王》。
先说说《跨界歌王》。
看到了一些久违的人,从前只通过媒体看,这一次再见到,就像翻开立体书的瞬间,一个人滕地立起来,吓一跳,嚯,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一个人对公众呈现的“自在感”,取决于对场子的掌控感。掌控能力越强越放松,越弱越拘谨。
但找得准自己的位置,怎么都不怕站错,怎么控场都不会弱。
比如《跨界歌手》总决赛上,朴树陪王子文唱了一首《那些花儿》,台下评委有高晓松、宋柯、巫启贤,一群老咖。高晓松上来没有点评,直接和朴树聊起来了,好久没见,怎么突然参加这个节目啊。听话茬,真是有日子没见着了。朴树的回答特简单,因为没钱。我错愕了一下,以为是开玩笑,当时觉得朴树真逗,毕竟冷笑话多出自少言寡语的人。
然后高晓松又开始忆往昔,回忆朴树第一次给宋柯唱《白桦树》的demo,宋哭得稀里哗啦的,高晓松言“我就没见过宋柯哭成这样”;第二次唱《那些花儿》,又惹宋呜呜呜哭半天,看来宋的故事也很多嘛!
很喜欢听高晓松一边唏嘘,一边追忆,看旁边的宋柯不住点头。整场调子一下就静了,气氛也往伤感上走,王子文的笑也是轻浅的,没了往日的热闹,果然音乐比语言更有力量,能热场也能压场。
一首老调唱毕,微笑,挥手,谢谢,鞠躬,谢幕,留白全给观众,太过简单也不好,有年代差异的观众可能都不清楚来龙去脉,还是应该有些旁白(比如高晓松讲那过去的故事),听着一些家常话,慢慢品。有些感情,需要发酵。
过后看到铺天盖地写朴树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感情是真的出来赚钱了?
可转念一想,这不很正常吗?
出镜要承担被踩、被黑、被骂、被偷拍、被造谣......各种风险,对于朴树而言,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了很多年,再抛头露面做这么高风险的工作,不赚点儿钱又是图什么呢!
扯远了,接着说《跨界歌手》。
第二个印象深的就是周晓欧,决赛和小沈阳合作《粉墨人生》,他扮武生,一打眼很威风的。但因为第一次穿高方靴,他下台的时候抻着衣服下摆,小心翼翼,小沈阳见状赶紧扶他,周晓欧可能觉得有点儿狼狈,一边下台一边给观众解释,这鞋底儿特厚,我刚台上还想呢,下台别一个跟头蛰下去。
我听见这话,很不厚道地笑了,但是觉得这跨界挺成功的!一步就跨到了观众跟前,看他一头汗,想来是挺累的,又得注意京剧唱腔,还得注意脚下别拌蒜,但是观众看着不累,看着自然,看着心里舒坦。
虽说是明星,可明星也是人,是人就有短长,要面子,更何况一个40多的曾经红透了的摇滚明星,出来跨这个界,还真是得要点儿勇气。
下了台,周拿起话筒,一张嘴就是《爱不爱我》,台下观众特别默契地大合唱,瞬间觉得这就是他的场子了!那感觉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零点风头正劲的时候,虽然现在改朝换代了,但是观众心里都记着呢!
跨界虽然难,但是跨完了回自己地界儿缓口气儿,立马就没事儿了!
(二)小哥VS周杰(没有伦):跨界喜剧人
这一次跨界到喜剧人的有邓亚萍、周杰(没有伦)、费玉清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出场的费玉清。
这几年,小哥已经通过“嘿嘿嘿”尝试过跨界了,不得不说很成功!
所以我对于小哥的这次跨界充满了信心!
果然,小哥上来就配合着抖了包袱,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虽然还是情歌王子的清秀脸,但是走起了“小火车呜呜呜”的节奏,观众反而更爱他!
镜头一转,周杰的特写,我心里一沉,嘴角也不由自主往下坠。那一脸绷着的笑,感觉少了那么点儿投入的热情,不咸不淡地说两句,我觉得搭档李菁都显得沉闷了。
想来演员应该比其他行业更有优势,因为有机会体验更多人生,不管训练还是工作,应该更知道在什么场合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哪怕“演”出来呢。
表演的时候,梗依旧是还珠,人设依旧是”尔康“,说实话,有点儿腻。
看过一个讲张曼玉演《阮玲玉》的报道,在演完阮玲玉的最后一幕后,张躺在床上哭了很久,因为入戏太深,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阮玲玉的角色中,很久都抽离不出来。
演员演戏需要很强的代入感,是好事,是基本功,能浸多深就是本事了,但如果长久留在一个角色内,哪怕人物再完美,也要能够回到现实中,否则耽误的只能是自己的戏路和艺术生命。
(三)曹云金:从相声到写作
这周郭德纲和曹云金的撕来看,相声依旧是很传统的行业,仍保留了很多行规。是精华还是糟粕,但从现在双方的反应来看,依旧很认可“辈分”和“族谱”之说。
从另一个节目《奇葩说》中的辩手,评书演员李林对传统的喜爱程度来看,年轻的曲艺演员们,对传统文化还是很自豪的,而我们也是很喜欢的。
每个系统或体制都存在被诟病的地方。
不破不立,但如果没有人愿意推进第一步,那恐怕也只能继续延续下去,况且更不知道是否有这个必要,毕竟面临国粹不断流逝的局面,更多的人会更倾向保护传统文化,容忍其瑕疵。
说回曹云金。
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从相声到电影、主持后的第N次跨界。
但却是到写作的第一次跨界,(如果之前有,请忽略我的无知)。洋洋洒洒6000多字,字数、结构、内容,有理有据,配图也到位,搁我们写作课上就是标准范文啊!
不过没想到,首次出手的佳作是一篇檄文。
百度百科中说,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主编的一席话也让我对写作有了另一个认识,文字是刀,不伤人,但关键时刻可以保命。话筒即权力,文字也是防身的武器。
是这么回事。
无论人微言轻、势均力敌或位高权重,人们都需要以文字来表达感受,说出来还嫌矫情的话,写出来可能就变小清新了;说出来冒傻气的话,写出来可能就成搞笑体了。说出来委屈的话,写出来就能保护自己了。
对口相声中,曹云金是逗哏的。
好几年前,在现场听过他的单口相声。讲当铺的,当铺的人眼神不好,把檫看作铜草帽,典当的时候闹出不少笑话。小礼堂的3、400人,从椅子上笑到了地上,包袱特足。
想一个人台上那么多话,台下应该也很能写吧。
果不其然。
如果说是争取盟军,那么多一分苦,就能多争取到一份支持,一份声讨,身后的人越多,前面的人底气越足。
单看文章,真是很难让人不动容。
如果真如文中所言,那么多委屈,那么多嫌隙,想必在德云社危难时刻离开,也是一种最终的爆发吧!
至于孰对孰错,吃瓜群众还是静待周一吧!
(四)撒贝宁:从法律界到教育界
小撒也不是第一次跨界了。
在他自己主持的节目上,他就自称撒(三声)贝宁,从正襟危坐的央视范儿主持人到段子手,这第一次跨界我给满分!
这一次借跨界之机,捎带手儿给广大网民科普了一下法律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甚好甚好!
起因很简单,小撒接到了诈骗电话,说他的身份证被冒用给一个孩子办住院手续,但是冒用的人跑了,小孩快被打残了,结论是:撒贝宁是个人贩子。
这个逻辑我也是服了!
“我”被盗用了身份证,和“我”是人贩子之间有神逻辑关系??
我想破脑袋也不懂,明白的还请费心给讲讲,让我也涨涨姿势。
接到骗子电话,法律出身的小撒顺便给骗子普了法,“你知道我在中央电视台做《今日说法》吗?你知道这个人口拐卖是什么罪刑?《刑法》哪一条……”
骗子一听,知道遇到内行了,顿时慌了,口不择言地开骂,“你还今日说法,等我抓住你,我让你天天在监狱里看法!”然后“pia”一声,摔了电话。全程,小撒挺风度地只重复了一句话:“你看过我主持的《今日说法》吗?”
电信诈骗被戳穿已经司空见惯了,只是很想知道骗子怎么拨到小撒电话的,号码多少?!啊,喂!(#`O′)说完再挂啊!
小撒录了音,后来po在了微博上,我原本并不知道,这下连我也知道他在央视主持《今日说法》了。
内心给他不知不觉安利节目的行为默默点赞108次!名人、电信诈骗、录音,这三者随便排列组合都够头条了,还绑定了自己的节目,妥妥N重保险啊!小撒你够拼啊!
脑洞开完了,继续!
然后,骗子知道刚刚惹到的真是法律“大神”撒贝宁时,竟然又换了部手机,给撒贝宁打电话认了错,并承认刚才那是电信诈骗。
所以其实并不是为了来确认号码,方便存下来的吗?!
最后,小撒说,他希望广大网友能多了解一下法律,多科普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就不容易被骗到。
《今日说法》本来收视率就不低,这下应该更能网络我这样一批不甚了解的网友。甚至想,以后有什么疑问,应该第一时间向《今日说法》求证。
其实这样也是警示大家要有甄别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这样的常识,除了法律专业出身的人外,更多的人是需要日常一点点积累的,这种积累,首先得有一个靠谱的老师。
提问的姿势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答案的来源,从概率上看,搜搜问问上得到的答案,极大可能是不准确的,而也鲜有人会有耐心翻到第3页或者找更多的专业网站去求证更多。因此,有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就是一种让人放心的资料库,只不过这种资料的收集需要日积月累,但是编导既然安排了小撒,从颜值和口才上,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小撒这种现实说法的教育方式,我表示,撒老师,这堂课我认真听了!祝您教师节快乐!另外,您的微信方便加一个不?以后有问题请教您也方便不是?
(四)跨界,跨的是啥?
1、职业范儿,敬业度,态度问题;
2、能力迁移的能力,取决于学习能力;
3、对自己的认识,身段能不能放?
既然是跨界,那我们姑且假设,跨出的界尺度之大,大到和自己专业八竿子打不着。那么主要考验的就是如上3点了。
职业范儿,这不仅仅是指对某一专业的态度,更是对整个职业的态度。可以不专业,但不能不敬业;可以不专业地做,但不能不专业地学。
其次,看的是能力迁移。中国人爱讲大道至简、放之四海皆准,到底有没有通用能力呢?
一定有!
举个例子,人们常说音乐不分国界、艺术都是相通的。
相通的是对美的感知和体会,不论具体的表现形式。
前段时间群里在讨论G20开幕式上的《春江花月夜》,演奏者赵聪花费17年,倾尽全部家产调出2000年前的千古绝音,听者有热泪盈眶,有随音乐脑补出全部画面的,还有自称“摇脑袋晃腿的”,虽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你不能否认他们都听懂了音乐中传达出来的感情。
同理,表达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人一辈子连体,每天你侬我侬“爱”挂嘴边;有人默默牵手,只靠眼神传递爱意,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的ta感受到了你的感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条,需要时刻认清自己,身段可软可硬,才是最要习得的技能!当得了主角,也能在台下起劲儿鼓掌,每年的金马奖颁奖典礼,单拎出来谁不都得闪光灯咔嚓卡擦一阵闪,但是一直对着一个人闪,那不早晚得瞎么!
最后,还想说一句,跨界之前,应该先守住自己地盘儿,扎稳了,再考虑跨界的事儿。别自己的地盘还没划清楚,先琢磨着占别人地儿,从别人嘴里抢饭吃,这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早晚得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