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弟在仁和区大田镇承包了一片荒山,种植的芒果又成熟了,约了果商星期天到地头采摘收购。
清晨七点,我们从市区出发,走到仁和的时候,看着雨“噼啪噼啪”地敲打着车窗,心陡然揪了起来。
从大田会议纪念馆旁边拐进乡村公路。公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行,顺着山势蜿蜒,像敦煌飞天的彩带在山间随风飘动,又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将偏僻的果园与大田镇连接起来。
抵达果园,雨停云散。天空一片灰白,空气清爽,阳光不燥,正是摘果的好天气,工人们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
前些年摘果全靠邻里互相换工帮忙,人背马驮。几十年的光阴,农业逐渐向产业化发展,田间地头活跃着许多季节工。今天将摘果和人工搬运的工作外包出去,包吃0.13元/斤,另外请了几个要好的乡邻帮忙用三轮摩托车倒运。
果园里,一株株红毛草盛开着毛茸茸的花朵夹道相迎,芒果树深绿的树冠上点缀着簇簇嫩绿的新叶。工人们从树上带把剪下芒果,背到果园里的机耕道旁,累得汗流浃背。一辆辆动力强劲的三轮摩托车在荒草萋萋的坡道土路上纵横驰骋,接力将芒果运到分拣中心。
石榴喜水,多种在沟谷;芒果耐旱,山腰以上都是。包谷地基本改种水果了,不太陡的荒坡也被改造成台地,变成了果园。
攀西的秋天,雨水丰沛,百草丰茂,广袤的大地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绿色的海洋里,一个个白色的果袋吊在碧绿滴翠中间,犹如点点渔火,份外耀眼。九月的乡村,从未变得空旷萧条,也从未改变过丰腴厚重的景象。
山凹的彩钢棚临时充作分拣中心,一筐筐芒果从车上卸下称重,小心翼翼地挨个从背篼里拿出来,堆放在铺了彩条布的地上。十余个工人忙着除果袋,十余个工人有条不紊地分级套网袋装箱。打包的男人赤裸上身,手持胶带不停地绕着果箱缠绕,身上隆起的肌肉,硬硬实实,像一块块坚固的石头,充满了不羁与狂野。70余斤重的箱子像积木似的在他手中翻转,让人眼花缭乱。快速撕缠胶带发出的“嗖嗖”声,像子弹射击飞行的音效,让人血脉喷张。
分级的标准比较严格,形状标准带把无疤痕的硬果是一级果。无把异形过熟生病的为次果,次果再按大小与好坏分类,针对不同的市场和用途销售。妻弟肩背手提,强忍疲倦将次果运送到彩钢棚外的空地上。
北纬26°是美丽的代名词。这里地处西南内陆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南方热量,北方光照"的优越条件,种植出的芒果味甜个大,被誉为阳光的味道,舌尖上的甜蜜,深受消费者喜爱。最近几十年,政府为了助农增收,大力发展芒果产业,从河谷到山岗,到处都是芒果树。
一个芒果要经历很多辛苦和汗水,才能从田间走到餐桌。小树苗栽到地里,三年左右开始挂果。嫁接、修枝、施肥、治病、防虫、除草、压花、套袋,一系列繁琐的工序,需要投入很多人工肥料等成本。十几亩地,虽然摘了两万多斤,产量创了历史新高,不过价格较低,才卖三万多元钱。无情的现实又一次证明了投资的失误,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欠的农药化肥工钱要付,房贷要还,小孩的学费要交,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也指望着种芒果来改善,唯有又将希望寄托在明年了。
一箱箱芒果被整齐地码放在车厢里,一车车芒果运出了大山,奔向全国各地,摆上商超和菜市场的货架。树轻了,山空了。好一年,歹一年,贵也罢,贱也罢,树已经种下了,管理着多少有点收成,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夜幕降临,热闹了一天的大山立刻变得无比寂静。昏黄的灯光下,瘸腿的狗儿趴在桌下打着瞌睡,劳累的人们端起酒杯总结今年的得失,讨论明年套什么果袋好。人活着还是要有点希望,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