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这是人再见到死亡时,联想到将来自己也会是这样。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不再开怀大笑了。如今笑都是带着期望的笑,仿佛一切希望都寄托于我身上。作为家里的独子,受到重视也是正常。但是,我的不争气有时又会使得抱有这种重视的人落空希望,为了望子成龙,要求难免严格,这不是不通人情,只是自己吃够了苦头,不愿意下一代依旧如此。
奶奶过世后,父亲仿佛在一夜间变老,而我则沉浸在伤痛之中。没有意识到父亲已经成为了一家之主,是说话决定权最高的人。但是,这背后所背负了些什么,有多少心酸苦楚,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连我二叔,三叔,四叔,五叔都不能彻底了解到那种望子成龙,希望家族走出贫穷的迫切希望。
我人生的来处就是我的家,反过来也一样,我的家即是我人生的来处,有着这依靠,我不需担心学习之外的其他任何事。我可以放肆大笑,笑得没心没肺,这是一种无忧的快乐。但是,人也不能彻底享受生活起来,所谓居安思危,享受不是年轻人的必要。
人总在父母走后,从死神的回眸中窥见自己的归途,人生事事也便不再那么随便,凡事好坏我们心中也已经清楚(即使不清楚,也无人可问)。那么,对自己坚信的,我们不仅要自己如此做,也要他人配合自己,也希望后人能铭记自己。
人也是在小时候,受到父母的督促,从而在长大后也来以相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他的来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自己小时候对父亲畏惧而又尊敬一样,承认自己的权威。尽管他已经看到自己的归途,可是却并不希望孩子太早看到这残酷的归途,因为对孩子而言,这太过沉重,稚嫩的内心无法直面这生活之苦。这是人的通性。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电视剧里有的人愿意为了自己的家人豁出性命,只要能留下他们过活的钱,哪怕是死,也可坦然。即便人死后看不见自己的家人过得怎么样,也无法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一切都是与那时的自己不太相关的。但是人却能做出这种非利己的选择,这也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我们都生活在阴暗的水沟里,但还是有人在仰望星空。面对生活不必灰心。万事皆有其规律,不必给自己太大负担,但求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