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则视频,传得沸沸扬扬。一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女儿在餐厅用餐,小女孩儿和旁边的小伙伴玩捉迷藏,吵着旁边吃饭的女大学生了,女大学生起身,过去对着孩子躲藏的椅子就是一脚,引起孩子母亲强烈愤怒,和女大学生扭打在一起,后被拉开。场面十分混乱。
此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有孩子的一边倒地支持孩子妈妈,没孩子的部分支持女大学生行侠仗义。我倒是觉得双方都都不妥当的行为。女大学生脑子发热,行为草率,一个4岁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怎么能直接去踹?可以直接和旁边的家长交涉啊。后面还拿物品砸孩子,就显得更幼稚了,自己就像一个还没有成熟的孩子!
再说孩子母亲这边,虽然对孩子有口头警告,但是态度不够坚决,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震慑力,吵闹行为并没有停止。另外,遇事不够冷静,一通胡闹乱打,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让事态升级了。
不同年龄阶段的三个孩子,制造了一场闹剧。这些都不讨论了,相信派出所能给出妥善处理结果。今天单说一下孩子公德心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案。再小的孩子,未来也是要融入社会的,走进社会,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公德心从多大开始培养好?
我认为越小越好。孩子从睁眼那一刻就开始感知世界了,不把孩子当孩子是教育的最大智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公德心该怎么培养?
以身作则。既然孩子模仿父亲,那孩子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孩子就学不坏。比如父母坚持不随便扔垃圾,孩子自然也不会乱扔。父母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孩子自然会学习不大吵大闹,做个安静的好宝宝。父母接收别人递东西的时候说谢谢,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时刻记着,对方还仅仅是个孩子,爱疯爱闹就是正常孩子的天性。平时表现得很好,偶尔抽一下风完全有可能。视频里的小女孩儿就属于这样,我相信平时她在其它地方有过表现很乖的时候,但就这次玩高兴了,疯起来了。这时候,家长就算不能马上从行为上制止,也要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高兴,不支持的。然后给于孩子提前就说好的惩罚措施,比如不和他说话,某个物品今天不买了等等。就这样慢慢拉长孩子发疯的间隔时间,培养他的自控力。
统一规则标准,有足够长的时间训练
另外,在培养孩子公德心的过程中,要有统一的规则标准,最好不要中途更换监护人。因为成人养成一个习惯,一个月就够了,孩子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久。规则一变,前功尽弃。我家宝宝一岁多就知道不乱扔垃圾,自己吃的果皮,糖果纸一定要放进垃圾桶。后来两岁多,到她姥姥家住了三个多月,一个县城,不像北京到处有垃圾桶,垃圾大多直接扔路边上。回来后,我发现她乱扔垃圾,就试图纠正她,发现好难啊,总是随手往地上扔。之后花了一年多才让她重新养成,不随便丢垃圾的习惯。
总结起来,就是孩子的公德心来自于父母身体力行的影响,一个有教养的小孩儿,更受人欢迎。但愿脚踹孩子的事情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