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吉提,她在德国疗养院的一段时间,因为认识了天使般的瓦莲卡,瓦莲卡本不是疗养院的护士,但却对每一位病人和有需要的人都关怀备至。吉提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内心平静,广受赞誉,忙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试着学她,开始对疗养院的病人也关心和照顾起来。一开始的确因为大家的认可很有满足感,忙着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使她内心平静。但后来吉提发现,她原以为自己想做怎样的人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其实,那是自我欺骗。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概我们都有过想要成为别人或者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的想法吧。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因为理智上觉得是正当的,就去做了。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去做,内心是不是真的想这么做?
我有个朋友叫阿香。初中的时候,因为她父亲跟班主任曾经是同学,阿香的成绩也不错,她母亲向班主任表达了希望能多关照她一下的意愿,于是班主任给了她一个当班长的机会。阿香说她当时说不上开心还是不开心,只是觉得当班长是一件荣耀的事情,父母会很高兴,自己会受到父母的赞赏,也会受到邻居的赞赏,所以自己也很乐意。但后来她跟我回忆这段当班长的经历,说她很有挫败感,她心里从来没有热烈的意愿去当好一个班长,虽然她很感激班主任,但经常因为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而感到愧疚,同学们对她的认可度自然也不是百分百,这段时光对于她只是一个感受不太好的回忆。
到了大学,阿香去竞选班级文娱委员,她跟我说,当时竞选时心里害怕得很,明知道自己没有文娱细胞,根本没有要当班干部为大家服务的热烈心愿,竞选的时候心虚得不行,却硬着头皮逼自己去做。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回答说:“就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不明白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所以才会干出一堆傻事。想想过去的自己,真像一具行尸走肉。”
很多理智上我们认为是正当的事情,例如上学的时候当一名班干部,我们都会义不容辞的去做。但去做理智上认为是正当的事情,很多时候并非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被选择。像我的朋友阿香,因为从小被灌输在班里必须是个班干部才优秀,当班干部会得到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认可,理智上这是正当的应该要做的事情,这就成了她的理由。如果她思考一下优秀的定义,思考一下除了满足父母和自己的虚荣心以外,这件事可能没有其他意义,甚至还给自己带来很大心理压力,她就可以主动选择放弃。当我们不能明辨自己的感受,不能明辨事情对自己的真实意义,我们很难做出独立的自主选择。
如果我们一直不去思考意义这种东西,恐怕很难活得明白。当我们活得明白,我们会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按照自己内心的准则,做出每一个人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