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钶:拖拉不再来:孩子拖拉?吴一钶这三招让孩子动起来!

你家是不是也有个“小磨蹭”?每天吃饭、写作业、睡觉,都得你三催四请,仿佛时间在孩子那里慢了半拍。

是不是有时候你急得直跳脚,孩子却依然悠哉游哉?别担心,作为亲子关系导师,吴一钶今天就来给你支几招,让你轻松应对孩子磨蹭的问题,让孩子从“小磨蹭”变身“行动小达人”!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朋友,李女士家的孩子媚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小磨蹭”。每次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开始玩,作业拖到深夜还写不完。

李女士跟在后面不停催促:“快点写作业!快点吃饭!快点睡觉!”结果媚媚越催越慢,家里经常是鸡飞狗跳。李女士看着媚媚一脸无奈又委屈的样子,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其实,孩子的磨蹭并不是故意为之,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家长你一味催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孩子更加焦虑,陷入恶性循环。那么,该怎么办呢?



别急,吴一钶这就给你分享三招实用的方法:

第①招:少说多引导,让时间变得“可见”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家长你可以通过具体的参照物来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比如,不要说“再看十分钟电视就去写作业”,而是说“再看一集动画片就去”。这样,孩子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同时,在学习时,也可以设定小目标,比如“写完这一页就休息五分钟”,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张女士就用了这招,她给女儿买了一个计时器,每次写作业前都设定好时间,并告诉女儿:“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能更快地完成作业哦!”女儿一听就来了劲,每次都能提前完成任务,还主动要求加时间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



第②招:让孩子做主,制定个性化时间规划

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家长你的事,更是孩子需要学会的技能。

家长你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制定时间规划表,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和对应的时间安排。

重要的是,这个规划表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家长你只是辅助和提建议。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去执行。

王女士家的孩子一开始也是个“小磨蹭”,但王女士没有直接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每天放学后想做什么。

孩子自己列出了看电视、写作业、玩玩具等几项活动,并主动提出要先看一集动画片再写作业。王女士欣然同意,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没想到,孩子不仅自己制定了时间表,还每天都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第③招:允许调整,复盘反思促成长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孩子的计划表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这时,家长你不要急着批评指责,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复盘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调整计划。

同时,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失败中也能看到希望。

赵女士家的孩子一开始制定的计划表执行得还不错,但没过多久就开始拖延了。

赵女士没有直接发火,而是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分析原因。原来是因为孩子蕞近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比较重导致作业拖沓。

赵女士鼓励孩子提出改进计划并一起调整时间规划表。在赵女士的支持下孩子逐渐克服了畏难情绪并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结语:携手 “嚼思帮”

面对孩子磨蹭,正确方法至关重要。试试这三招,助孩子成为时间小主人。育儿路上无需独行,走进“嚼思帮”,在提问与思考中一起进步。短句与案例激发灵感,让“嚼思帮”成为育儿得力助手。

细嚼慢咽吸收知识,转化育儿智慧。践行“嚼思行导,教创点亮人生”,在“嚼思帮”陪伴下,解决磨蹭,实现亲子教育与家庭教育成长突破。即刻行动,开启育儿新篇章!


蕞后,吴一钶给家长你一个思考问题:

李女士家的孩子每次吃饭都磨磨蹭蹭,李女士不断催促,但效果甚微。李女士尝试用吴一钶提到的“少说多引导”方法,经过一个月的实践,让孩子自己感受吃饭的时间,结果孩子竟然比平时快了许多。

思考:李女士用吴一钶的“少说多引导”方法,解决了孩子吃饭磨蹭问题。你如何理解这一理念?在你的育儿经历中,有类似实践吗?

走进“嚼思育儿”大家庭,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此问题不仅探讨理念,更是育儿实践的反思。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理解、实践和困惑。你的分享,将是他人育儿路上的宝贵财富。期待在评论区见到你的精彩分享!

【PS】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和内驱力,点我头像——简信——“圈”,一起探讨更多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话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