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先生--李贽

说心里话,唐宋元明清,以前崇拜王阳明龙场悟道,终究是不得志,而欺世盗名(仅为个人看法)。

看了李贽后,发现这才符合价值观,人最起码也要认清现实,格瓦拉日记说过,“认清现实,忠于理想”。

李贽的思想应该是很开明了,颇有一种鲁迅先生的风格。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

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一定要去学孔子。

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还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皇权专制日益加强,宋明理学辅助专制,思想界因循守旧,一潭死水。然而,商品经济却蓬勃...
    a2225e76d94a阅读 7,622评论 6 5
  • 初冬时节,烟雨迷蒙,在黄柏山的腹地与“李贽书院”不期而遇,追随着石刻和文字,竟莫名地被李贽的“童心说”所打动,待到...
    警营网风阅读 4,520评论 2 8
  • 前言:我曾对阳明心学一度困惑不已。感觉心学虚无缥缈难以意会,一直不得甚解。。如今终于算是小有收获。 背景 大约在五...
    364fd6d87e51阅读 3,514评论 0 0
  • 对李贽思想的分析与探源 摘要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求真理,去追求...
    明道隐者阅读 5,511评论 0 1
  • 读完新年第二本书,黄仁宇先生写的《万历十五年》。不是那种大部头的巨著,一共也就200多页的一小本书,却让人在读的过...
    往前走的蟹子阅读 2,5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