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日常生活里不会规划、不会调剂生活,更不知道怎样享受生活。很羡慕别人将生活调成诗绘成画,感觉那样的生活才是有滋有味儿的。于是也憧憬着那样的生活,也想描绘那样的模式,可是自己犹如被法师使了魔咒,始终转不出油盐酱醋茶的魔圈。
平日里不说自己小气,但就是见不得浪费包括别人。记得那次在外学习,吃饭都是自助餐。当然了,大家都是捡自己喜欢的盛,老是有几样菜几乎无人问津。一次,无意中听到说是饭后都全部扔掉,这样做主要是保证食品安全。我小声嘟囔了一句:“喜欢的人不多,干嘛天天还做啊?这不明摆着浪费吗?有钱就任性啊?”可能还是自己不会小声,感觉自己已经压低声音了,可还是传到了旁边儿正在进餐的同仁。眼睛的余光可以瞄见她们不屑的眼神儿,“这是从农村来学习的吧,一看就是土老帽,懂什么呢……”我觉得她们的话是故意让我们听见的。岁月已经把我们磨砺的失去了棱角,听见也就听见了,还是继续淡定的吃饭聊天,因为觉得自己也没有说错什么,可能还是没钱任性不起来所以没出息吧!
人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一种方式、一种习惯、一种节奏,在生活中反反复复的轮回,最终潜植在骨子里,构成躯体灵魂的一部分。今午休时,老王先去卧室休息了,我则随意的靠在沙发上看小说。不知不觉中就走进故事里了,也丢失了睡意,不过就是热的让人不舒服,在沙发上来回的翻转挪动……老王中午喝了点儿酒,睡到近五点时才起来,起来就喊热死人了。我说也觉得热的难受。就在我俩控诉着闷热的天气时,才发现角落里安安静静立着的空调。不觉得都笑了起来,“真是傻了,这么热干嘛不开空调啊?”当空调里吹出凉爽无比的风流时,还是不自觉的摇摇头笑自己。其实,真的不是吝啬可惜电费,而是我们真的没有想起来。每年三伏天只要是在家都会整天整天的开着,可就是改变不了骨子里不会享受的意识。用“温水煮青蛙”的效应来比拟似乎有点儿不妥,但又有点儿相似,什么都是源于习惯了也就不觉得了,灵魂深处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敏感了。
说起空调,又想起初搬进新家的那年暑假。老王为了让生活宽裕点儿,想着两个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跟姐夫干活去了。家里就剩我跟儿子,所以一做饭就多。可是因为没有冰箱,天气又太热,早上的饭到中午就变味儿了。眼睁睁的看着倒掉的饭菜心里着实心疼,可又没有办法。就这样坚持了一周。一次去我姑家吃饭,室内室外两重天,凉爽宜人的舒适让儿子欢腾起来。他无意也无所顾忌的给他姑老爷说着如何跟妈妈扔饭倒菜。我姑父听完先把我训斥了一顿,就这样我们娘俩拎着家里的一点儿米跟几根菜开启了在我姑家一天蹭三顿饭的模式,吃过晚饭我们再回家来。一进家门都是一股热流扑面而来,自己都觉得受不了了,懂事的儿子却没有说什么。想着环境的魔力真是巨大,它能在你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生活习性、改变你对生活的要求,把你整个人都给策反了。它能让人有时候变得更现实更物质。
虽然现在比以前改变了许多,生活中也提高了许多,经历着生活中的苍凉与繁华。但,初心始终不曾被改变,始终没有丢失脚踏实地的自在与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