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想看这本书,身边有许多人看过,并且极力推荐它,就知道有多好看了。

没想到书没看,今天倒是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上映28周年,豆瓣评分9.7分,非常正能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被影片深深震撼,每一分钟不想错过,每句对白都值得回味。

人要有希望,这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故事发生在1949年,主角安迪是一位美国银行家。他的妻子和网球教练有婚外情,安迪知道妻子有外遇,他想去吓唬下妻子和她情夫。

一天晚上他喝了半瓶酒,带上枪去找妻子,结果到了妻子的房间,妻子和情夫早已被人枪杀在床上。

他害怕极了,把枪丢到河里。最后他因为谋杀罪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判处终身监禁。这一年,他30岁。

他长相帅气,引起监狱“三姐妹”的性趣,被三个变态长期性侵,身上经常伤痕累累。他不向命运低头,拼劲全力反击。

他为了给监狱增加图书、建图书馆、坚持给政府写信请求拨款,一写就是六年。

他彻夜无眠用一把小锤子在墙上挖越狱的洞,一挖就是十九年。在安迪好友瑞德看来,这把小锤子得挖六百年才能挖好越狱的洞。越狱的洞通往下水道,奇臭无比,瑞德无论如何不想这样方式越狱。

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越狱了,他的希望在外面的世界。看得人跟着故事情节揪着心,直到他成功越狱,才松一口气。

他曾经告诉瑞德:“在你的心里,有这石墙关不住的东西:希望。”在监狱十九年里,他从不放弃希望,再坚固的高墙也困不住他。

他改造图书馆、鼓励年轻人上进求取学历,送瑞德一个口琴,希望瑞德重拾爱好。

他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狱警避税。他成了监狱的名人,监狱长利用他做假账、洗钱,最后他把狱警送进监狱,监狱长自杀。坏人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结果大快人心。

勇敢奔向自由

瑞德是个聪明人,懂得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瑞德号称“有求必应”,有些门路,能给狱友们从外面带些香烟、画报之类的东西,他从中赚些差价。

狱警不找他麻烦,他在监狱已经呆了20年,每次申请假释都被驳回。他说“在肖申克,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痛不欲生。在这里,你绝不能拥有任何希望。”

如果没有安迪,他的结局和老布一样,自杀而死。是安迪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渴望。

安迪、瑞德和其他狱友在为监狱翻修户外屋顶,安迪给大家争取到了一桶啤酒。所有人在阳光下坐着休息,喝着啤酒,互相玩笑。那时,瑞德感受到了自由,虽然这自由非常短暂,但他心里仍然渴望自由。

安迪在监狱里时告诉瑞德,等他出狱就到太平洋边上的小岛上生活,买一艘旧船,经营一家酒馆,迎着海风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气,希望瑞德和他一起。

当时的瑞德想起太平洋那么大,心里就发毛,他也被’体制化”了。瑞德获得假释后,在安迪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没有走老布的老路,兑现了他对安迪的承诺。

他坐上开往远方的汽车,来到安静如诗的田园石墙下,读着安迪写给他的信,读出了生命的意义。最后他见到了安迪,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老布在监狱里呆了五十年,在监狱图书馆工作,每天把监狱里的书摆到推车上,推车到牢门口分发图书。

他的生活简单,像井底之蛙一样,已经习惯监狱的生活,被监狱’体制化”了。当有一天获得假释的批准,他却慌了。

他劫持狱友,希望因此获罪,再次入狱。最后,还是被假释,离开了监狱。离开时他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面对外面的世界他很不适应。走在街上,一辆接着一辆的汽车,让他躲避不及。

他在超市做打包员工作,手指关节有毛病,年龄大做事力不从心,和同事关系生疏,经常做噩梦。

最终,他自杀了。虽然自由了,心却属于监狱。狱友评价他,还不如在监狱老死。

我们何尝不像老布,被单位体制化,曾经的梦想,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渐行渐远。开始也是个有棱角的人,一次次碰的头破血流,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假装合群,假装世故成熟。面具戴久了,就长在了脸上。

人没有了希望,会逐渐枯萎。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有属于自己的路。我们要勇敢做自己,而不是在别人的道路上苦苦挣扎。真正救赎自己的,是信念。有信念的人,不会向现实屈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