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因为自己的愿景,放弃自己心爱的玩具;是否能为了学习放弃自己娱乐的时间;是否可以坚持坐在书桌前坚持写完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似乎自己一直在舒适区里活得很舒服,似乎没有用尽自己的全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事情,似乎,似乎···
每次失败的时候,总是独自懊悔,哪怕当时在努力一下就好了。
今天和父母聊天讲起了自己的事情,虽然话题并不是这个,而是生存问题。虽然我是开头,但最后的结尾却是个自己争执。
通过这个聊天,我最大的感受是,似乎我没有表现出努力的迹象让父母对我放心。他们以为我可能因为一些困难而每天垂头丧气。
的确最近不想早起了,因为已婚。考虑到我不在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出于父母的关爱子女的本心,对我发出了一些疑惑和惊醒。
这就是我没有好好备考的预兆,如果我备考做到了极致,看到每天早起晚睡,勤勤恳恳的在书房点灯学习,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因为可以看到“势在必得”的决心和努力。如果我写做的时候可以安静的在书房敲击键盘,码字的话,他们也会放心,至少我在为梦想去努力。更不会有今天的谈话。
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我,因为我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似乎在钻空子。学习一小时娱乐一小时,差百度顺手把视频也点开。最后一去不复返。沉浸在享乐的时光。
行动不是从梦想出发,而是从接纳出发。
一直幻想着可以有一份付出少,回报大的工作。事实真的如此吗?更多的是哪怕付出120%的努力并不一定能看到可观的收获。
一直在羡慕别人可以迅速的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却没有看到他在背后的付出,经历感悟与时间的堆积。
突然想起来了那句话“要想人前富贵,就要人后受罪。”是的,没有哪个成功的获取都是轻而易举的。每个收获的背后没有心酸与泪。
世界没有想的简单,也没有我想的复杂,看似枯燥的行为,持续去做也是会有收获的。
极致不是放弃家庭,放弃休息,放弃娱乐,不择手段的触摸目标。而是在平衡生活的同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自己做好,事情做到极致。
总听说一些创业者为什么成功,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工作就没其他的事情。但是也要睡觉,也要顾及家庭。是一份难得的自律。
自律不是邯郸学步,别人5:00起,自己也跟着这个时间起,最后没有精神,工作的时候打瞌睡。
自律是找到自己的规律。比如有些人就是猫头鹰的作息,晚上的时光会让他有工作的热情。有人就是百灵鸟,早起会让他开启一天的崭新的时光。
找到自己的规律,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
工具:
“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五分钟。“紧急重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处理事情。“月度复盘”查看自己的进度,距离目标的差距。
“成功日记”“感恩日记”。
学习到了很多好工具,但是不去做,那跟没有学又有什么区别。在使用工具我没有做的极致。
最后,
写着写着想到了很多,从自己的没有做到极致而产生了一些连锁反应,本来就像感触一些自己今天的感想本来就像写四五百字。但是这个字数一直就是在我的舒适区里,想着突破一下,这些日子里每天都有在写作,拆书,书评。其实是有效的,至少是可以写出来的。只是自己老是欺骗自己,认为自己不行。
我真的做到了极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