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作者是个很严谨的人。他举出了充分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赞同赫胥黎的看法:人们最终在娱乐中迷失方向,不再思考。
开头就拿奥威尔《1984》的观点(文化控制)和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观点(娱乐迷失)做对比。认为人们会因为过度娱乐失去思考。举出了大量媒体人追逐“魅力”的例子。
电视机能使人“娱乐至死”的前提有两个:1.媒介能改变人的思想,思维方式2.电视机是一种霸道的,只能娱乐的电子媒介。
为了论证第一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印刷机时代改口语时代中人们的蜕变来说明媒介的强大力量。这点与“媒介即讯息”相类似,却不尽类似。
第一部分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媒介蕴含着大量信息,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比如烽火狼烟不会让人思考哲学。我们需要媒介以达到全社会的交流,但要想整个社会智慧提升需要“会话”,而公众话语的方式方式会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
第二章媒介的认识论。隐喻即需要共鸣。为了达到共鸣,更好的交流传播,人类在不同媒介时代采用不同的认识论。口语时代,人们极力地学习演讲口才。印刷机时代人们又开始念文章一般的说话,希腊人爱用修辞来显示他们的文化水平。
第三章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美国和其统治下的思想。
丰富了媒介改变人类的论据。
第五章躲猫猫的世界。讲述了电子媒介的先驱——电报是如何让信息碎片化爆炸化,变得无关无用。人们的思想开始找不到方向。摄影展示的一张张图片又没有逻辑,分裂独立,人们的思想开始跳跃。正如文章说:
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躲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第二部分
第六章娱乐业时代。表明电视把一切文化,信息,思想都通过娱乐的方式传播,所有的内容都是娱乐化的。并且电视还在霸占更多信息,霸占人们的视线。
第七章“好……现在”。说的是电视新闻,这个以为有最多信息的节目。实际上漠化人们的思考。一个接一个没有语境的简短的消息,此刻地震,下一刻到了明星,没有人知道其中的联系,没有人深入了解到信息。大量的无用信息涌入,我们失去了判断能力。
第八章宗教娱乐化
第九章政治娱乐化
第十章教育娱乐化
在电视机里,我们失去了对宗教和上帝的虔诚,把活跃在电视里的自以为是的传教士当作崇拜者。
在电视机里,人们不再思考总统说的话有哪些错误,不再探索你的政论是否正确。固执和无知的我们丧失了历史性视角,活在遗忘的世界。没有人记得你做过什么,除非你表演的足够精彩。
在电视机里,教室的功能退化,人们试图以兴趣之名制造教育和娱乐兼具的节目。实际上电视的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行使教育功能。它展示了一些图片,它却没有揭示什么道理。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
第一,电视机不糟糕,娱乐不糟糕,错误在于电视机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第二,问题不在于我们看什么电视,而在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信息,信息怎样影响文化。
“总之,我想指出的是,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
正如文章最后: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