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山的生活备忘录的第【15】篇文章,愿通过生活的记录,让我们更爱生活。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是经典的哲学三问内容。第一次看到这三个问题是在我小学刚识字不久,冥思苦想了半天,给了一个答案,我是人,从过去来,到未来去。小学生对自我没法有深刻的认知,待到成年后才逐渐明白这三个问题的厚重。
若能回答清楚这三个问题,人生便也通透及充满能量了。且行,且思考吧。
今天想稍微复盘一下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些哲学问题,最近也正好在施一公、李银河、趁早的王潇那里得到了一些共鸣。
1.何谓真实世界。施一公院士在清华做讲座时也提出过这个思考,人类脑细胞中用于五感的比例极低,很多动物能感知和视觉看到的世界比人还要丰富。超大比例暗物质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的。从科学角度已经可以推测人类只能觉察到世界的一小部分。
这里引发出两个想法,一是感知不到的信息与能量,是否就没有互动的机会?心流、灵性学习、打坐禅修也许会让感觉更灵敏一些。二是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真相,或者说如此丰富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有哪些是由自我的“元宇宙”可以自由建设的呢,可能很多,要在实践中寻找。
2.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李银河老师前两天讲了个观点我很赞同:生活中与人交往往往是负责的、严肃的,只有和自己交流时才能更加自在,无拘无束。所以一定要珍惜那些可以让你感觉自由的亲人和朋友。
对我来说,哪怕有一些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在交往中自觉克制、客气、严肃,缺乏自己与自己相处起来的轻松惬意,以前我觉得这是毛病,得治。现在想想,一个内向且自由的人,想必要从自我探索中才能真正获得乐趣吧。
3.生活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看王潇的微博,引了海德格尔的一个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把世界分为两种:生活世界和自己的世界。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与我们产生无数关系无法逃离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则是专属的仅仅面对自己的世界。
把这个观点和我前面讨论的两个问题做个结合,如果世界的真实难寻,或本就没有这个真实的实相,对自我世界的探寻就变得无比重要。以前我觉得人生是一场游戏,这游戏的设计师是命运,副本已经注定了,不管你手里啥装备啥等级,也要好好玩下去,多触发几个剧情。但现在我的想法有所变化,人生还是场游戏,但在宇宙的“哲学观”下,这游戏可能是个沙盒,类似我的世界那种,利用你能理解的物体和方式,构建自己的世界才是游戏的本质。
五月第一天,继续探索人生的本源,希望在之后的生活实践中,深化对上述想法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