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啸天及其历朝宫廷秘史小说创作

一、许啸天生平与创作概况

许啸天(1886—1946),浙江上虞人,近代著名通俗小说家、戏剧家。早年追随秋瑾、徐锡麟投身反清革命,后在上海积极推动新剧(话剧)运动,主编《眉语》等刊物,被归入“鸳鸯蝴蝶派”。中晚年专注于历史演义与宫闱小说创作,代表作为《清宫十三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唐宫二十朝演义》《民国春秋演义》等,其小说以宫廷秘史为核心,兼具文学性和可读性。


二、许啸天历朝宫廷秘史小说的创作特色

1. 题材与内容

以宫闱秘史为核心:聚焦帝王将相、后宫秘闻、宫廷权谋、妃嫔争宠等,大量采用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尤其注重挖掘宫闱秘闻与情感纠葛。

演义体例:采用传统章回体,每回有对仗回目,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通俗流畅,极富故事性。

2. 文学风格

戏剧化与传奇色彩:许啸天有戏剧创作背景,擅长营造冲突、悬念,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情感化与世俗化: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描写,语言富有感染力,贴近市民阶层审美,具有浓厚的“鸳鸯蝴蝶派”世俗文学色彩。

3. 史料处理

虚实结合:以历史事件为骨架,大量穿插民间传说与野史秘闻,对历史细节进行大胆想象与艺术加工,突出趣味性和可读性。

文学化表达:在“演义”基础上,进一步小说化、戏剧化,有时为了情节张力,牺牲部分史实严谨性。

三、与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小说的区别

1. 创作宗旨与目标读者

许啸天:更强调小说的娱乐性和文学性,以市民大众为主要读者,追求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具有通俗文学和流行文化属性。

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普及历史知识”为宗旨,目标为大众历史教育,强调以史为鉴,启发民智,具有明显的启蒙和史学普及色彩。

2. 史料运用与真实性

许啸天:大量采用野史、传说,甚至虚构细节,侧重“秘史”“艳史”,对宫闱秘闻渲染较多,文学想象空间大。

蔡东藩:坚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严格依据正史,辅以少量稗官野史,整体更注重历史真实性和严谨性。

3. 文学性与叙事风格

许啸天:语言华丽,情节戏剧化,人物情感描写细腻,有强烈的“小说化”和“戏剧化”倾向,文学性强。

蔡东藩:语言平实,叙事严谨,文学渲染较少,更像“白话历史教科书”,文学性相对较弱,史学价值突出。

4. 历史观与思想性

许啸天:受传统通俗文学影响,多聚焦权谋、宫闱秘闻,较少直接批判或反思历史。

蔡东藩: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有反专制、启蒙思想,常借古讽今,强调“即古证今”,有明显的思想批判和现实关怀。

四、学术评价与文学史地位

许啸天: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其宫廷秘史小说在民国时期极受欢迎,是通俗小说、宫闱小说的重要代表,文学史价值突出。

蔡东藩: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其《历代通俗演义》是中国通俗历史写作的里程碑,更侧重史学价值与普及性。

总结

许啸天的历朝宫廷秘史小说,以宫闱秘闻、传奇故事为核心,文学性、戏剧性强,侧重娱乐与情感表达,深受市民喜爱;而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则以正史为本,严谨通俗,注重历史真实与思想启蒙,是通俗史学的重要著作。二者在创作宗旨、史料取舍、文学风格、思想内涵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通俗历史文学的两极。


权威出处


裘士雄《关于近代作家许啸天》(《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弘文苑《许啸天生平简介著作》

刘勇强《蔡东藩通俗历史写作的特色和成就》

今日头条《许啸天为民国立传》

《民国“时事型”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机制与传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