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先完成,再完美

管理时间,还是对自我的精力、心理的管理;第一步,“先完成,再完美”!

想要管理时间,先打好基线,并持续改进,才能达到良性循环,进而优化思维方式!

1、记录时间分配,可以采用颜色进行区分每一天(或者不同形状),例如周一是红色,周三橙色,若周三看到红色,也是提醒某事出现了拖延要抓紧执行了;

2、每日规划最重要的三件事,这三件事必须和长期目标挂钩(可根据平衡轮的模块划分),如果只是在记录自己紧急重要的事情,容易迷茫,失去动力。

3、每日、每周、每月复盘,复盘是最好的学习,找寻自己的成就感与改进点,否则没有做衔接,容易产生脱节;可结合采用教练技术,对自我提问,根据资源配置与自我期望做自我计划调整;可借助个人损益表,列出加分项、减分项、有利于长期收益的项目、不利于长期收益的项目。

第一问题:如何增强职业幸福感?

拿出白纸,列出加分项和减分项,赋予这份工作价值,用全面的视角对目前的职业进行平衡和提升。

第二个问题:如何保证在有限的精力下做到的是20%有效用的事情,从众多事情或角色中化繁为简?(二八原则)

利用MIT,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选择出最重要的三件事的方式:

1)焦虑或迷茫时,利用云思维、冥想、秘密花园等方式清空自己的大脑,再做选择;

2)根据平衡轮、角色分配找到最重要的三件事(和长期目标有关),例如我在领导、丈夫三种角色中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做分配;

3)学会拒绝他人的干扰,

4)学会接纳自己的精力有限,持续改进;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拖延症?

不是有事情拖着不做就叫拖延症,这是强加的标签。

首先要对事情进行剖析分类:

1)明知道要做的,在有时间做的时候依然安排在最后--说明是不感兴趣的事情;

2)忘记了--说明事情并非重要或紧急;

3)有压力的事情-可能是有难度

然后对事情进行分解,对症下药。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首先是在接纳当下的自己的心态上,对有困难的事情逐个分解成小任务去完成,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找到其他方式推进;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设置自己的底限,有效推动即可。

本次分享,最大的感受是,不要让自己状态受到情绪的控制,例如面对自己的毅力问题,我选择责备,而蒋老师提到了这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学会利用工具,理性地分析和做时间、精力、心态管理才是正解,就可以主导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另外要勤于复盘,个人复盘由于是主观的,建议多阅读书籍,创建多维度思考,让自己的复盘更加正面和客观,当然与一群正念的朋友多交流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