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父母子女一场,
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
你站在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看到这段小诗,初看有点小荒唐或者小悲凉。
细细品来,有些道理。
我们的前面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身后是我们的父母。
昨天和孩子一起去他平常喜欢去的小公园玩,由于天黑的早加之天凉,我知道这个点应该没有小朋友了,但我没有说教,只是告诉他可能不会有小朋友的,而后骑着摩托车带着孩子开往小公园。
果真如我所料,没有其他小朋友,我也没有埋怨他,在临离开公园时我对孩子说,
我用经验得到结果,你用实践看到结果。都挺好。孩子听着,也不知道他能否听懂。
孩子,你有你的路,希望以后我尽力做到-“不必追”
我的学生时代和上班的头两年,都是在老家,甚至被安排在爸妈的厂矿单位,心理也是着急的很。
父亲看出我的心思说你要有本事出去,不拦着你,但机会没来,就好好在厂里上班。
2008年底我来到北京,我想那是我爸妈也在心理默念着-“不必追”
村上春树在挪威森林里有这么一小段话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理解的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轨迹和所对应的时代大环境。
如何我们真的都能做到“不必追”,我想就没有所谓的原生家庭问题了。不裹挟,不被裹挟。那就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