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做了一件让自己不是很舒心的事,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吼了自己的孩子。也许是最近事情很多,压力比较大,但这绝对不是自己的借口。因为这个时候自己想了很多,觉得能够很好地避免这次怒吼。所以我想应该是自己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够好。
当然吼完孩子的事情并没有完,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心里面还是很不舒服的,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同时孩子那张委屈的脸一直在自己的心里面徘徊。我一直想着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去吼孩子,但是忘记了其实生活琐事才是最让人烦心的,不能因为自己生活的中的事情将自己压力和怒火倾泻到孩子身上。
后面两天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就是这样,总感觉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样喜欢和自己玩了,而且感觉孩子在自己身边时的安全感也弱了一些。所以自己也是想方设法去和孩子沟通、玩耍,以免由于一时的错误造成一生的遗憾。
后来自己想了一下当天的情况,反思了一下如果再发生应该如何做。当天事情很多,一直在考虑家里面以后应该怎样走的事情,而且头绪很多,心乱如麻,很难理出来,所以也比较急躁。然后在吃饭的时候我母亲一直给孩子吃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导致孩子都不想吃别的了,不给他想吃的就开始嚷,自己的坏情绪不断累积最终爆发了出来。如果过程中自己能够和孩子说几句话,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不能吃这些含盐量高的东西,结果应该会迥然不同。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尽量不要让坏情绪累积,当然更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相信大家多数也都会有相同的行为,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发泄,同时学会反思,反思自己为何会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后续怎样改正,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形成正循环,而不是发火之后就独自懊悔,但是下次仍然是同样的作为,没有丝毫变化,同时自己的懊悔情绪更深,把自己的生活过程一个负循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亲子关系的和谐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现在社会的压力导致我们本身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不多,所以我们有时候很难抓住自己的孩子的兴趣点,这需要我们在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身上,同时不断地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然后再最后确认孩子的兴趣点。同时,孩子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他的兴趣点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他们的想法以及做法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陪伴的时候投入更多的心力来对他们进行沟通、了解。
孩子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希望大家都能够爱护好这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