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快乐是比出来的,怎么比才幸福?

文/魏千洛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我们为什么喜欢同别人比较?

你猜,获得银牌的选手和铜牌选手,谁会觉得更快乐?

按我们正常的思维,成绩好,当然会更快乐。

康奈尔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结论是,在现实生活中,铜牌选手比银牌选手更快乐。

原因是,人会用反事实思维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人会采用与现实相反的可能性进行推理想象,重新建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银牌选手会想,如果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拿到金牌,只差一点,太痛苦了。

而铜牌选手会想,差一点儿就是第四名,得不到奖牌,只差一点,太幸福了。

傅园慧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得到100米仰泳铜牌后非常开心:“啊?第三啊?并列第三啊?那我对自己很满意的。”

而她在2017年游泳世锦赛上以0.01秒的微弱差距惜败,摘得50米仰泳银牌后,她哭着接受采访,颁奖仪式中仍在落泪:“表面上看这个结果还可以,但在我看来,这是个心碎的结果”。

一个人的成就如何,金钱多少,实际与幸福没有完全的正比关系。

人往往会去作比较。

如果你年终奖发了5万,你可能会特别开心。

而当你得知你同事拿了10万,你的开心情绪立马就消失了,心里可能涌起的是,他凭什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

大意是,每个人都有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冲动,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我们会去和别人比较,在比较中找寻意义。

而这比较存在三个问题。

一,这种比较不准确。

你觉得别人开心快乐,其实别人未必是你眼中的优胜者,他也有自己的烦心难过事。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眼中的顾佳当然是人生赢家,可顾佳也发愁,要还房贷,要考虑如何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顾佳眼中的王太太也是人生赢家,可王太太也发愁,孩子不理解他,在太太圈排不到C位。

二,比较时会非理性。只看到别人有的,而忘记自己拥有的。

比如,你愿意和李嘉诚交换人生吗?

如果回答愿意,请先想想,李嘉诚已经92岁啦,你是否真的愿意?

三,比较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不管你过得多好,一旦发现有人过得比你更好,“相对贫穷”的感觉总是会打击到你。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租房,会羡慕顾佳的大平层,顾佳又对王太太的顶层复式赞叹不已,而王太太在太太圈也排不到C位。

但如果这个链条反过来,大家都会快乐得多。

王太太房大过顾佳的房,顾佳的房好过王漫妮租房,王漫妮住得起好地段的房,而多少人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室。

向下比较,看看自己已有的,或许我们会快乐许多。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呢?

一、调整比较的方向。

我们尽量不在自己劣势的方面,与他人比较。

我们尽量向下比较,找到成就感。

如果非常要向上比较,目的可以换成,向上比较,以便找到前进的动力。

二、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

还记得上面李嘉诚的例子吗?

他有金钱,有地位,但是没了青春,没有强健的体魄。

如果我们在比较中,除去财富,再加上,和谐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爱的感受,总是看到自己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我们会比现在快乐许多。

三、做小池大鱼。

我们常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如果在一线城市,你表现平平,那就考虑回到二三线城市,说不定会有新的一番天地。

你快乐吗?

你会经常与别人比较而产生不快乐的情绪吗?

你是如何调整这种不快乐情绪的呢?

我是千洛,读书,写字,享受人生,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感恩遇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