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你感觉幸福吗?

“幸福是一种能力”当我第一次听樊登老师说的时候,我很诧异。后来,看到书中有这样一组对比数字。

心理学家菲利普·布里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彩票的得主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幸福感水平——如果他们在中奖前是不快乐的,那他们就会回到不快乐的状态。同样地,因为车祸而残疾的人,在短短一年内就可以回到车祸前的快乐状态。

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人们总是在渴望拥有和占有,渴望金钱、地位、粉丝追捧,希望自己也是完美的。但是,有人在拥有了上述的一切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听过很多富人、名人自杀,其实他们也是丧失了追求幸福的能力,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有多开心,虽然是小女孩,但是也少不了放鞭炮带来的好运和喜庆;过年能吃糖更是甜到心里了,去谁家都把自己的小口袋装的满满的,那时候和小朋友比谁收的糖多谁最厉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过年穿新衣服、买新鞋子,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出门拜年,而且还能收到压岁钱。我记得那时候拜年都是收到五毛、一块钱、两块钱、十块钱。能收到十块钱就美死了。如今,过年,让你穿新衣服、给你压岁钱,真的有当初那么开心吗?恐怕给你一千块钱也未必有那时候的开心。

现在过年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负担。过年严格意义是7天假,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要七大姑八大姨的走街串巷,少了小时候的兴奋,多了成年人的无奈。7天假期下来,感觉比上班还累。所以说现在少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观念。因为以前家里穷,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如今,天天可以如此。所以就没有以前的幸福感了。

书中说,幸福既然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可以锻炼,就像你的肌肉没有力量,你可以通过举铃来使你有的肌肉发达起来,幸福的能力同样也可以锻炼出来。

沙哈尔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四象限,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一种是“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的及时行乐型。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知道就算玩到了40岁,自己也没有前途的,但是他们非得玩,这就是及时行乐。

第二种是“我现在不幸,我未来可能也没法幸福”的无助型。据说,得了严重抑郁症的人基本都是无助型。

第三种是“我现在不幸,但是我未来会幸福”的忍辱负重型。有的人一直在等,等我的儿子考上哈弗大学就好了,等我能够环游世界就好了……这是忍辱负重型。

第四种是“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幸福型。我想知足常乐的人应该就是幸福型的。

有人怀念过去,怀念青春,怀念大学生活,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候。可惜我们永远回不去了,因为没有时光倒流,我们也不能穿越回去。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此刻的幸福,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幸福快乐每一天。

琳逗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